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20]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1]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8]

  • 十问时间[162]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70]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5]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21]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33   时间:2022-8-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8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孙子兵法》中有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意思是说,你看到是虚的,其实是实的,看到是实的,其实是虚的。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事物的表象和本质往往有着天差地别。

        我们能看到的,往往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并不是所谓的真相。

        01 眼见不一定为实

        《醒世恒言》中有一句话说:“眼见方为是,传言未必真。”

        意思是说,你亲眼所见到的才是事情真相,别人传来的消息不能当真。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吕氏春秋》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时,旅途困顿,三餐不继,大家很多天没有吃饱饭了。

        一天,颜回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熟时,孔子却看到颜回正偷偷用手抓饭吃,心中不快。

        待到饭上桌后,孔子说:“我刚刚梦到先人,就先把干净的饭拿来祭祀祖先吧!”

        颜回慌张地说:“不行,这锅饭我已吃了一口,不能用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不好意思回道:“有灰尘掉进了锅中,白米饭丢掉未免可惜了,我就拿起来吃掉了。”

        孔子听后,面有愧色地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

        这是在说,即便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连孔圣人也会轻易怀疑颜回的品格,更何况你我呢?

        但孔子能迅速了解事情的真相,消除疑虑,反躬自省,那我们呢?

        说到底,眼睛看到的始终是表象,拓宽视野,看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你才能阅尽世事。

        02 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荀子》有言:“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一般人的问题,往往在于容易受到局部偏见的蒙蔽而看不清大局。

        偏见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所以每个人心中的真相也不一样,但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当你抱有成见去看事物时,认知会越来越狭隘,你看到的真相,永远都只是假象。

        我们都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

        有五个盲人都想知道大象的样子,但天生眼睛看不见,只能用手来感知。

        第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是一根大柱子!”

        第二个盲人摸到大象的鼻子,忙说:“错了错了,大象又粗又长,就像是蟒蛇。”

        第三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反驳说:“你们都不对,大象其实像一把大蒲扇。”

        第四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身体,就说:“大象明明就是一堵墙嘛,又厚又结实。”

        最后,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大声说:“你们全都错了,依我看,这是一根粗绳。”

        为此,五个盲人固守自己的偏见,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争吵不休。

        显而易见的是,他们都是错的。

        心中只有偏见的人,永远无法看透事物的真相。

        佛家有云:“去我执,除偏见,万物通达于心,无量无边。”

        切忌,别在这昭昭日月的社会里,做一个睁着眼睛的盲人!

        你只有抛弃成见,打开自己的思维,才能突破固有的认知水平,看到事情的真相。

        当你不再以自我经验为中心,凡事先接受后内省,多包容少抬杠,才能对人性明察秋毫,对世事洞若观火。

        03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很认同一句话:“认知,是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你的一生也都在为认知买单。

        我们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会轻信自己的眼睛,管不好自己的偏见,在自己的认知思维牢笼中不断挣扎。

        但是如杨绛所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层次呢?不妨做到下面三点:

        1、深度思考

        有学位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才华,有才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智慧就是认知的本质,比知识文化的维度更高。

        想要提升认知水平,知识技能的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很多时候,认知水平的提升就是在你看到一些浅显的问题后,能够多思考一会,然后明白它深层的含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2、终身学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时代在变化,认知在更迭,如果你停滞不前,那你就是在退歩。

        那你的三观和认知,也会变得越来越狭隘,如坐井观天。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

        一路前行,一路学习,当你的知识密度越高、见识越广时,你的认知思维能力也会越高。

        你看待事物就不会停留在自己的认知偏差中,不会轻易被表象所迷惑,可以看到各种表象背后的本质。

        3、升级圈子

        普通人的圈子,讲的是闲事八卦,想的是生存;

        生意人的圈子,说的是利润经营,求的是财富;

        智慧人的圈子,谈的是格局成长,追的是真理。

        这告诉我们,不同的圈子,有着不同的思维认知。

        所以,和优秀的人同行,打开你的视野和格局,你的生命层次也会不断提升。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不在乎外界的误解和偏见[188]

  • 改变认知、改变圈子、改变人生[416]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583]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458]

  • 认知不同,不必争辩,三观不合,不必同行[676]

  • 被疫情颠覆的认知,现在知道还不晚[698]

  • 朋友是“无用”的,有用的是圈子[643]

  •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念头和思维[704]

  • 高质量养生,从改变认知开始[844]

  • 性价比最高的活法,是守好这“三个圈”[820]

  • 内观生命之美:寻找一个途径抵达自己[882]

  • 永远不要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740]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六日)[1008]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四日)[1026]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二日)[1175]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一日)[1044]

  • 打开格局,首先要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1391]

  • 永远不要耽误自己[1230]

  • 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智慧,就是一种成功[1319]

  • 倒掉心里的垃圾[123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