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5]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23]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7]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5]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0]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6]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要在身体无病无癖时抓紧修行,让心安扎在真实平静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361   时间:2022-7-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7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相传,维摩诘为毗耶离国的大乘居士,他称病在家。佛派遣诸比丘、菩萨(文殊师利)来看望他。维摩诘借此机会与来问病的文殊师利等菩萨和比丘反复论说佛法。《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01

        “你的身体病了,但我想知道的是,你病了吗?”

        文殊师利一见到维摩诘开口便问。

        “我的身体病了,但我一点也没病。”维摩诘答到。

        “哦,很好,很好”文殊师利说。

        “但既然你的心一点问题也没有,你的身体怎么会病呢?”文殊师利又问。

        维摩诘答到:“事实上,我的身体也没有病,但众人都说它病了,我也跟着说它病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文殊师利问。

        维摩诘说:“被众人称为身体的这个事物,有一百万条路要走,它本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而它有可能发展的所有形态,对它来讲都是正常的。

        但众人不那样认为。

        有的身体的形态发展,导致它健硕长存,有的身体的发展形态,导致它快速极灭。导致身体健硕长存的,是人们想要的,他们说这是身体正常的、应该的,他们称这为健康,并视健康为好的;导致身体迅速极灭的,是人们不想要的,他们说那是不正常的、不应该的,他们称这为疾病,并视为不好的。”

        维摩诘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在本来没有任何概念的清净的身体上,人们关于身体疾病及健康的观念就这样被创造出来,并且久而久之他们看见了疾病现象,且显得那越来越真实无疑,并无法逾越。”

        “就这样,人类掉进了一个叫‘病’的、无法出离的、四大天坑之一”,文殊师利接话到。

        “是的,是这样。”维摩诘说。

        02

        “那好吧,就假装人们所说的疾病是真的,那么你的病什么时候好呢?”文殊师利问到。

        “当人们关于身体有病——这个‘见病’好了,我的病也就好了。”维摩诘说。

        “我的病根在人们的知见上,并非在我的身体上,因此当他们的见病好了,我的身病也就好了。这就像眼睛里长了东西的人,看到他所看到的事物上有瑕斑,当他自己的眼睛好了,事物上的瑕斑也就没了。”维摩诘进一步说到。

        “哦,是这样。”文殊师利说,“但当一般人生了病,你如何安抚他们呢?”

        “我熄灭自己的心,把我的心移至到他们心上——我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从他们心的城堡、眼的瞭望台里望去,如果他们要世间的治疗,就给世间的治疗;如果他们要觉悟出离生老病死假象,就给他们出世间的法教;如果他们什么也不想要,那么我也无所求。”维摩诘说。

        “那么,这如何显出你的悲心呢?”文殊师利问到。

        “我的悲心是,他人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我给他们想要的,而不是我想给的。”

        “如果一个儿童,把毒药当糖丸,他要你也给吗?”文殊师利笑着问到。

        “我当然不会给。”维摩诘也笑着回答到,“因为我这里没有毒药,只有上甘妙味。我只能给我有的,不是吗?”

        文殊师利答:“是这样,你太有意思了。”

        03

        文殊师利又问到:“要说世上有人生了重病,他们问你要觉悟,要出离生死、疾病和身体的缠缚,你该如何教育他呢?”

        “众人认为身体有病,当然得从身体出发了。身体如果疼痛,在给与止痛治疗的同时,教给他们观察身体、疼痛,以及心围绕身体及痛苦生起的焦虑、恐惧、悲伤等种种觉受,还有来往与出没于这些觉受的虚假精灵——念头,最后教他们看见清净的法,清凉而寂静的世界。”

        维摩诘接着说,“观察身心世界,从外到内有四种存在:身体,及身体上的感受——酸麻胀疼痒,寒热温暖凉等都属于身体,属于外层;从观察身体及身体上酸麻胀痛痒等感受,到观察出喜怒哀乐悲惊恐等心理上的感受——这属于介于外与内的中层,再进一步留下和过程,会有许多念头出没于这些心理感受之中,就像虚假的光波出没在云彩中,只是内层。

        穿过这内层,所有虚假的都会消失,你会看到法——那清净的、不内不外、遍布而是的真实存在。在抵达这里之前,修一分有一分的解脱,修两分有两分的解脱,修三分有三分的解脱……到这里是十分的解脱。”

        “身、受、心、法。”文殊师利说,“你说的这不是世尊所教的小乘法教——四念处吗?”

        “是的。”维摩诘答到,“一切大乘行者都必须从小乘教法修起,就像参天大树必须从地面长起一样。大乘行者像飞鸟,但飞鸟也必须找一棵树在上面建它的巢,飞鸟也不可能只在空中飞而不息落。”

        “你说的太对了,佛陀所有的弟子都应从小乘修起,直到大乘、最上乘、无所乘。”文殊师利说。

        04

        “菩萨们修行必须重视对感受的了知。感受有身体上感受,有心理上的感受,修行者须对二者时时注意。感受在生命的存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没有身体上的感受,你不知道身体的存在,身体存在就像旁边桌椅板凳无别;没有心理上的感受——没有心理上的感受障碍心,心就像晴朗的天空星星闪烁。”

        维摩诘继续说,“修行身受心法的人会注意到,在内在中,感受就像大地,想法就像天空——如果你密切的觉知感受,就像在大地上行走,踏实而安定;如果你不修感受,只修观察想法,那就像在天空飞,会让你云里雾里上下翻腾不得安宁且找不到北。”

        “是的,无数往昔修行,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文殊师利应到。

        “我把不修感受,只活在自己想法中的人称为天人;我把老老实实观呼吸和修行感受的人,称为行走在大地上人,活在地上的人。我把老老实实修行身受心法的人称为长着翅膀的人,长着翅膀的人,如果他到天上飞也可以,如果他在地上走也可以,他是一个自由的人。如果由经修行,他见证了纯净的法,他置于纯净的法之中,我称他为佛。佛陀就是那样的人。”维摩诘说。

        “修行身受心法当然好,可是身体生病的人却不容易切入对它们的修行,病痛夺走了他们修行的能量。”文殊师利说到。

        “不,文殊师利。”维摩诘说到,“能量没有争夺者,能量整体也不会增减亏损。身体病痛的人不容易好好修行身受心法,是因为于往昔无所修行中,他的心理虚妄的能量增加了,他真实安静的力量转化到那虚妄中去。”

        “文殊师利,正因如此,所以我所说身体疼痛的人,要先给与止痛等身体的安抚再修行。我常也告诫弟子们说,要在身体平衡无病无癖时抓紧修行,以让心安扎在真实平静的力量里,让心理虚妄能量无法转化和生起。”

        05

        “维摩诘长兄,今日你所得病,是属于生理的,还是心理的?亦或者,是生理的多一点,还是心理的多一点?”文殊师利问到。

        维摩诘答到:“我所得病,既不是生理的,也不是心理的,而是无所病。若说是病,是虚妄病,不是真实病。真实存在从不得病。”

        “一切病在心,是心误以为有病。病是一个纯粹的概念。还原病的概念为概念的病,让这匹纸马不能再驮着你狂奔乱踏让你担惊受怕。”

        “维摩兄,这听起来有点像不切合实际的理论。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不知饿汉的饥,赵括打仗纸上谈兵吧?让你生一下病试试?且还是那种治不好的重病。”

        “哈哈,文殊师利老弟,你忘了,我正在生病呢,医生大人说是肺癌晚期。”维摩诘笑起来提醒文殊师利说。

        “无早无晚。无人相,无我相,无病相,无寿者相,无生相,无死相——文殊师利老弟,这些词咱可不是背着玩的,不证实它们,不活在其中,不和佛陀世尊白相知了一场么。”维摩诘说。

        “理解,理解。”文殊师利一边回答,又一边开玩笑的问,“老兄,你死后准备到哪里去?”

        “桌上的灯焰熄灭了到哪里去?枝上的花朵掉落了到哪里去?陶罐碎了到哪里去?星辰毁灭到哪里去?锅里的盐化了到哪里去?水上的泡泡破了到哪里去?少妇姣美的容颜不见了到哪里去?慈祥的老人脸上静息的笑容到哪里去?长大孩童的童年到哪里去?蝴蝶坠枝到哪里去?蜜蜂哼过的歌唱到哪里去?抹在脸上佳人粉脂的香味到哪里去?放在嘴巴里美食的香甜到哪里去?刚才说过的话到哪里去?……这些宇宙间的万物到哪了去,我就到哪里去!”

        维摩诘安详而又调皮的回答到。这一对老伙伴相视再无语,而内心的欢笑像打翻的香水瓶里的香水一样,以不可见的方式向宇宙的深处飞去。

        不,没向宇宙的深处飞去,向你我的心里飞来,我们接住了它,收藏了它,不是吗?

        我们还原一切虚假的,我们披露一切真实的,修行是一场踩着青青麦苗的儿童游戏,我们玩得超级开心。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在一生的病痛旅程之中,身体是你的受害者,而不是你是身体的受害者。[258]

  • 透视“食欲”背后的情绪真相[250]

  • 人生最贵的是什么 ?[238]

  • 8个小故事,心累的时候读一读![385]

  • 遇见这三种“糟心事”,是老天在帮你[439]

  • 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586]

  •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528]

  •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法[620]

  • 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593]

  • 修“静”的九种境界[776]

  • 文殊和普贤信仰[920]

  • 人活一世,只为四字![702]

  • 无法重来的一生,好好爱自己[774]

  • 陈坤:学佛未必是苦行僧,佛法已成为我的呼吸[847]

  • 走路、喝水、睡觉,胜过一切补药![701]

  • 2023:别爱太满,别睡太晚,别管太多[805]

  • 被疫情颠覆的认知,现在知道还不晚[1053]

  • 平安是福,平凡是本,平淡是真![923]

  • 后疫情时代的自我心理照顾[929]

  • 强大的抵抗力,离不开良好的习惯[108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