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32]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2]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3]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9]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7]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2]

  • 对松悟禅[148]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84   时间:2022-7-9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7月9日    佛学研究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必须「用之有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因此不取不义之财,然而,能善于理财者,却可以将世间财换成智慧法财,取之不竭,用之无尽。

        《地藏经》有一句话说:「舍一得万报」,就是教导我们喜舍世间财物,自得福慧功德法财;亦即「播福因、得福果」。这都必须靠智慧的选择,有的人认为:「有钱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为什么要拿给别人用呢?」这就是世间人的自私心念,亦即是凡夫。

        像一颗种子放在袋子中,不肯把握季节播种于土壤中,错过生长时机,就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实时培育,使这颗种子发挥其生长功能,等到气候成熟,自然有累累的果实。同样的道理,自己亲手布施,比留给子孙替我们布施的功德还大,儿孙自有儿孙福!

        佛陀曾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如何处理世间财产,培育出世法财呢?世间财物应该分成四份:

        一、供养父母,以报宏恩--万善以孝为首,人必定要以孝为重,修学佛法也是以孝为宗,绝不能没有孝道。所以,财产要留给四分之一孝养父母,让父母的生活温暖饱足,使他们自由享用,以完成父母想做的善业。
      
        二、培育子女--生养子女要有责任心,须为他们留一份教育基金,使其能安心完成学业,因此,四分之一的财产是为子女留存养育金。

        三、家庭生活--另外四分之一财产是维持日常生活安康的事业基金,应开源节流,使其绵绵不息,方为生财之道。

        四、社会福利--佛陀教育我们,延续本性的良知慧命必须造福人群。我们应该用四分之一的基金,奉献于宏扬正法,做社会福利善业,如此亦可进修自己的福德智慧。今生此世能够生在福地,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过去生中曾经有一份造福人群的福业。佛陀希望我们的福报绵延不绝,所以鼓励人们以四分之一财产造福人群,布施众生结善缘。这就是舍世间财修取永恒的法财。

        愿与大众共勉,以佛陀的教育精神,处理世间财产,修持福慧功德财。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年轻人的失眠,佛有方法吗?[490]

  • 恭迎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佛陀出家成道的殊胜因缘[559]

  • 禅修的入门实践方法[560]

  • 二月二 龙抬头丨细说龙与佛陀的不解之缘[485]

  • 不读《悲华经》, 不知佛陀的五百大愿与无尽悲心[665]

  • 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成道,证悟了什么?[664]

  • 只有放下,才能做回自己找回自己[823]

  • 佛说远离贪睡的十种方法:试试看哪种好用[850]

  •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1018]

  • 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770]

  • 心量广大,后福无穷,扩大心量的几种方法![921]

  • 佛陀的广长舌相[831]

  • 学佛快速入门的方法[1350]

  • 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1341]

  • 佛陀教授的放牛之法[1174]

  • 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有方法[1205]

  •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1479]

  • 向佛陀和祖师学习劳动[1809]

  • 佛陀的师承与超越[1622]

  • 佛陀会不会骂人?[248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