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08]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2]

  • 对松悟禅[122]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3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45]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1]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15]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65]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0]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2]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7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20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沉默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482   时间:2022-6-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6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北宋黄庭坚曾在诗中写道:“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的确,口若悬河很多时候不一定比沉默更有力量。

        说话是一种本能,而懂得适时闭嘴,却是一种智慧。

        经历多了,你就会明白闭口守心,谨言少语,才是成年人最该有的处世态度。

        1 少言是修养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知道人家高考失利,还要问清楚具体分数;听说人家离婚了,一定要询问是谁的过错;明知人家有难言之隐,却一定要刨根问底探究竟……其实许多事情不必追问原因,有时问多了,只会让他人更加伤心难过,影响彼此的关系。

        同事小陈之前说好了十一结婚,可是后来却没了声音。大家心里都知道,一定是婚事黄了。于是心照不宣地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可是有一天,王姐突然问小陈:“你是不是分手了?姐给你介绍一个。”小陈当时脸色大变,说了句没有,便去了洗手间,回来时眼圈有些泛红。

        很多时候,在他人不愿提及的事情上,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是很不礼貌的。真正有教养的人,都懂得管住嘴,不揭他人伤疤。

        我有个同学李玉,她的儿子有自闭症,李玉夫妻带着孩子去过不少地方看病,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夫妻也认命了,只求孩子平安。但他们最怕的是别人问起孩子的病情,每次有人提及孩子的病情,都像在他们心口上,又刺上了一刀。

        李玉说她非常感激嫂子,每次嫂子来家里都会带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画册,然后陪她坐上半天,从来不主动提起孩子的病情。有时家族聚会有人提起孩子的事,嫂子也会尽量找话题叉开。

        真正的安慰,不是大张旗鼓地问候,而是不动声色地陪伴;真正的关心,不是刨根问底,而是理解和尊重。每个人都有不愿被触碰的伤口,闭口不言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暖心的呵护。

        有句话说得好:明知不问的待人之道里,藏着一个人的善良和修养。

        一个有修养的人,从来不去触碰他人的痛处,而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心中有尺,说话有度,才能与人相处融洽。

        2 闭嘴是智慧

        作家李尚龙曾讲过一件小事:有一天,他正在教师休息室看一本叫《希望永远都在》的书,一位老师走了进来,看了下书名,便用嘲讽的口气对他说:“哟,你也看鸡汤啊。”

        《希望永远都在》是一本讲柬埔寨历史的书,并不是鸡汤。而那位老师却在不明真相的时候,就轻易嘲讽别人。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随便评价他人,更不会对自己未知的事下定论。

        《治家格言》里写道: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愚者先言后思,而智者思而不言。越是成熟的人,越懂得与其喧哗,不如寡言。

        某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很有争议,事后一位记者打电话给蒋方舟,希望身为杂志社副主编的她,能评价一下其中一位获奖者的作品。蒋方舟以没读过对方的获奖作品为理由,拒绝了。那位记者怎肯罢休,立马念了那首诗给蒋方舟听,非要她说说看法。

        蒋方舟还是拒绝了,她说:“仅凭一首诗,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看。”

        《荀子·非十二子》有言: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与人交谈,能管住嘴,不乱说话,才是明智之举。

        口无遮拦,不但容易让人难堪,也容易得罪人,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网上曾有个问题:“你见过最厉害的人都是怎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是:“能好好说话,也懂得适时闭嘴。”

        生活中,越是优秀的人越不会随便评论他人是非。

        懂得适时闭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3 学会沉默,你就赢了

        老话说得好:“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巧舌如簧,并不比沉默得体。

        愚蠢的人,只会喋喋不休;睿智的人,都懂得适时保持沉默。

        正如青蛙整天叫个不停,却没人理,而公鸡平时不鸣,却能一鸣惊人。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家电话公司多年前,遇到过一位十分难缠的客户。这位客户有一笔电话费,可他却认为是不合理的。

        他不但拒绝支付这个费用,多次写信给报社,甚至还向公众服务委员会投诉,给电话公司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调解多次无果,最后这家公司派一位调解员去拜访这位客户。

        第一次见面,这位客户就不停地抱怨了近3小时,而调解员什么都没说,一直保持沉默。后来,他们又见了3次,每次见面,调解员都是安静地听客户说话,从不试图去打断,更没有解释和争辩。

        在最后会面时,这位调解员在听完客户抱怨后,提出了解决方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客户不仅把所有的账都结清了,而且还主动撤销对电话公司的申诉。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能通过争辩来解决的,有时候耐心倾听,反而能够软化矛盾。

        维特根斯坦曾说: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谈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遇到不讲理的人,与其费力争辩,不如闭口不言。

        不说不代表懦弱,不代表认输,而是选择在恰当的时机,一语道破,用一句顶百句,来不动声色地打个漂亮的翻身战。

        那些总想在语言上赢得他人的人,最后反而会输得很惨。

        沉默,是厚积薄发,是内心坚定,是交流的最高境界。

        人际交往中,能管住嘴,沉住心,你就赢了。

        4

        稻熟低穗,人熟低声;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越是成熟稳重的人,话越少 ;而越是心浮气躁的人,话越多。

        我们这一生,用了两年学说话,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不刨根问底,是一种慈悲;不评判是非,是一种睿智;适时沉默,是一种力量。

        人生在世,与其处处锋芒毕露,夸夸其谈,不如保持沉默。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2]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1]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209]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200]

  •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310]

  • ​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332]

  • 《六祖坛经》四大名句,句句开悟,让你从迷失中找到方向![346]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341]

  • 无论和谁相处,都要懂得“闭嘴”[299]

  • 人越来越沉默,原因不是心寒,不是无奈,而是……[403]

  • 用沉默代替一切![366]

  • 学佛者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境界[420]

  • 人生需要沉淀,生活要懂取舍![410]

  • 人生三道门:精于事道、立于世道、顺应天道[433]

  • 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就是克制自己的表达欲[577]

  • 庄子三条鱼,人生三境界[581]

  • 当你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512]

  •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652]

  • ​说话的最高境界[552]

  •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习惯性反驳[65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