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别是自己家里富的人,要体恤、帮助那些穷亲戚。我们看范仲淹,虽然身为宰相,但他一生过得非常节俭。看他的传记,他到死的时候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以贫来终其生。但他用他的俸禄接济了几百个穷亲戚。
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张必的人,在史馆做翰林。他在家里真的就是做到吃素,一餐只有一两种菜。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还不相信,特意派人去看他到底吃什么,结果发现他真的是吃得非常简单。而他把自己所有俸禄的余留,用来帮助了很多没有饭吃的人。
富贵之人能这样做,并且有穷亲戚常常来往,这就是一个吉祥的气象。不能由于自己富了,就不想让穷亲戚登门,要注意一定要帮助穷亲戚。
帮助从哪儿帮助?自己节俭,自己惜福,把自己的福报分给大家,这样你就能够延年益寿,后世也能得到大的福德寿命。
这对现代社会都有很好的启迪意义。现在很多国家有十分强大的生产力,但也有非常多的人陷入了消费主义的漩涡,把占有资源多作为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人们在吃穿用度方面都往豪华奢侈的方向走,这样导致的弊端将会很大。
过度刺激消费会不会把人们内心的贪欲都引发出来呢?如果每个人都进行高消费,地球的资源能承受得起这样的消耗吗?印度的甘地曾经说过,自然界的资源能够满足人的一切生存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的贪欲。
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竞争、攀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要保持平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应当引起我们更高的重视。
所以我们一定要奉行一种惜福节俭的生活,要善于使用所拥有的资源,不应该在无度享乐中白白浪费掉了。节俭、惜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