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4日 佛学研究网
一场疫情,幡然醒悟;一场疫情,明白所有!
健康生活,来之不易;做好四“最”,就是胜利!
01 身体健康:免疫力是最贵的财富
病毒无情,却也“欺软怕硬”,免疫力低的人更易受到攻击。
不妨想想:以往超负荷工作,肆意挥霍自己的身体,之后还自我调侃“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是否值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金钱名利,拼个什么?财富地位,比个什么?健康若无,这一切都形同虚设!
人生只有一次:累的时候别硬撑,规律作息;懒的时候别坐下,积极锻炼;饿的时候别糊弄,合理膳食。
我们要铭记:免疫力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拥有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02 精神健康:忙碌是最大的幸福
疫情给本该忙碌奔走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让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吃饭睡觉、刷剧游戏……
随着居家时间的延长,不少人会产生一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感觉,这种感觉比工作还难受。
平日里,我们总抱怨工作忙,没时间休养生息、陶冶情操,现在有时间了,反倒觉得精神空虚了。
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人闲得太久,容易精神萎靡、心慵意懒。
慢慢发现:每天适当的忙碌原来也是一种幸福。
让自己忙起来,把平凡的每一天都过得丰盈而饱满。
哪怕是读几本书、做些家务、学点才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03 社交健康:小圈子是最好的养生
居家期间,虽然足不出户,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因此而疏远。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社交都不是必需的,留出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家人,做些有意义的事,也很舒适自在。
古语道:“觥筹交错尽虚佞,推杯换盏无真衷。”
不是所有的局,都值得参加;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交往。
高质量的社交不在于多,而是二三知己,胜过万千泛泛之交。
与其被无用的圈子束缚,不如细心经营一个简单有益的圈子。
正如余华所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04 心理健康:平静是最强的力量
受到网络上各类信息的影响,焦虑、恐慌、愤怒、郁闷等情绪纷至沓来。
疫情,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情绪的“晴雨表”。
这里不得不提到武汉方舱医院里的“清流哥”:
他被确诊后,在住院期间,依旧能沉浸于阅读之中,丝毫不受外界的干扰。
这种稳定的情绪、平静的心境,正是当前人们所需要的。
管子云:“勿烦勿乱,和乃自成,能正能静,然后能定。”
只有冷静分析、处变不惊,客观看事、理智对人,才能守住一方净土。
哲思:一个人处于上升期的5种表现
看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就可以感觉出这个人是否在向前走。
01 有危机感
一个人真正想要有质的改变,能真的迈出脚向前走,那首先发生转变的,就是他的思维。
当他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向前,必须要向上走了,他往往就能向上走,这比平日里听再多的说教,都要来的更有效果。
当一个人开始有危机感,不想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主观上有很强的意愿要做出改变,要向上走。那么,这就是一个人进入上升阶段最基础的一步。
02 享受独处,不再盲目追求合群
很多时候,一群人之所以待在一起,只不过是大家都比较孤独罢了,需要通过群体来掩饰、抚平这样的孤独感。
人往往在独处的时候,才会真正得以成长,才会真正沉淀下去,去做一些对长远发展有益处的事。所以,当一个人开始不再拒绝独处,不再盲目地追求合群,开始享受独处时光的时候,就可以肉眼可见地发现他正变得越来越好。
没事少聚会,有空多看书,这是当代最有道理的一句话了。
03 升级大脑,每天脱离网络一段时间
训练大脑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是去“生产”事物。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生产事物”的形式有很多种,写作算一种,因为这会强迫你去思考如何输出。
阅读也算是一种,因为需要你集中精神,认真思考看到的信息。
头脑就像一块肌肉:你使用得越多,它就会变得越强壮。
参与认知多样性:做一些让心里感到不同的事情。
人的心理和思维,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为什么有些人,一到休息天,就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平常不做饭的就做饭,平常不去玩的就去玩?
因为这些都是与我们整体生活和思维质量有关的事情。
知道什么时候在公共和私人思维之间转换——什么时候把一个想法放到网上,什么时候在线下让想法慢慢发酵,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新技能。
04 专注于建立更深入的理解
那些最成功的人之所以始终领先于其他人,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快速学习新技能、适应变化并协同他人和善于独立工作。
他们利用对世界的深刻认知,掌握有意义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问题,并迅速提出解决方案。他们深厚的知识基础,为他们提供了执行所需的基础。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对某些领域上的积累和深入了解。
05 不被他人的情绪左右,在失控的生活里,做好自己的摆渡人
人生的航行,漫长而急遽。每天影响我们心情的事,实在太多。
当你成为情绪的主人时,你会发现,其实生活中,很少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别让自己的思维,被他人带偏。
在生活中,时常有人会被外界的言论所影响,为了合群逢迎他人,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一个人最难的,不是成为别人喜欢的自己,而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我们无须为获得他人的认可而改变自己。
不论身处怎样的际遇,我们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坚持做自己。
唯有目标明确的人,才能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