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0]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4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07]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3]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4]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07]

  • 清茶饮语[121]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2]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28]

  • 对松悟禅[142]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5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7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净界法师:从观念修正心态
     
    [ 作者: 净界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296   时间:2022-5-21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5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在学佛之前,都有自己固定的观察方式和处理习惯,主要决定于你的观念和心态。通常,我们是通过观察和比较,考虑此人此事对自己的利弊得失,然后再生起好恶之感,这就是观念在影响心态,决定心态。

      所以,我们在闻思佛法之后,必须从观念着手,修正心态。佛法给我们提供了看待问题的正确方式。依此正见,再对所缘对象重新审视,去除我们附加其上的错误执著。

      进而还要解决心态上的问题,这代表了无尽生命的积累。有时,心态是走在观念之前的。比如看到不喜欢的人,不经过思考,直觉就会讨厌。这种近乎本能的抗拒,就是心态在直接产生作用。

      改变这一状况,也需要从观念契入。因为心态并不是凭空而有,而是由往昔业缘所致,由无始无明所致,也是无自性的。当串习产生作用时,我们要找一找,它的源头在哪里,它的所依是什么。如果找不到,这些心态也就失去生长基础了。

      我们学佛,需要通过反复不断的观修,以佛法正见来改变观念,使自己与法相应。最重要是将观念落实于心行,在运用过程中调整心态。

      没有听经闻法,就不懂分别善恶,就不知取舍对错而不知如何自我反省。龙树菩萨说,就像一个人到了黑暗的房间,那里有很多珍宝能让我们安乐,也有很多刀剑会伤害我们。然而我们即使有眼睛也没办法判断,因为我们缺乏光明的引导。

      今天我们得到了人身,一个非常珍贵的能够修学的法器的人身,但是如果没有听闻佛法,我们就不懂得分别善恶,不知道取舍对错,也就不能产生自我反省的力量。当一个过失出现的时候,你就会一辈子错下去了。

      当然,学佛以后还是会造错的,但是因为能知善恶法的关系,你就能够从这样的正见当中产生自我反省。即便不能马上让自己完全清净,我们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调整自己,我们才有进步的空间。

      闻思佛法不是增加知识,是改变观念。在这个时代,知识重不重要?很重要。但是知识很容易获得,你看计算机,你一检索,知识就显示出来。知识容易获得,但观念是很难改变的。你观念不能改变,你的行为就不能改变。所以,听闻佛法,不能思维消化,就很难改变观念。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打坐,不要被时间空间的观念困住![1064]

  • 你的“五观”里,藏着你的人生结局![1924]

  • 听闻佛法不是增加知识,是改变观念[2242]

  • 你心里的痛有人懂,圣严法师两种“离苦得乐”法,简单好用[2530]

  • 不念佛,也没打坐,他理发进入四禅!怎么做到的?[2454]

  • 修行心态不同,境界就会不同[2126]

  • 静坐的重要观念 [虚云法师][2237]

  • 学佛人的素食观念[2849]

  • 印度佛教中的“心识”观念[4832]

  • “三教合一”观念的返本开新 [雨山][3091]

  • 佛教的授记观念是什么? [圣严法师][3075]

  • 佛法观念与生态伦理学 [罗颢][4043]

  • 由佛教观念演变而成的词语[3605]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念辨析 [魏冉宁][5371]

  • 学佛人的饮食观念[6424]

  • 《金刚经》与唐朝民众崇经活动及其观念[5151]

  • 一位县令解决文化冲突的一个探索性方案──陕西福地水库西魏佛道混合石窟的图像与观念[8634]

  • 东晋南北朝佛教天堂地狱观念的传播与影响──以游冥间传闻为中心[7829]

  • 佛教的“涅槃”与“世间”关系观念[7748]

  • 佛教的“涅槃”观念[446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