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4]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1]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41]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3]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6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2]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4]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7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6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煮茶像人生,越熬越有味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492   时间:2022-4-9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4月9日  佛学研究网

        生如煮茶,火候到了,滋味自然有了。

        人生含百味。有人说,人生如粥,温润平淡;有人说,人生似药,苦口利病;亦有人说,人生若汤,幽远醇厚。

        可无论人生呈现出哪种滋味,这滋味都必然是在悠悠岁月中亲身经历而得的。归根结底,人生之味,无不得自一个“熬”字。

        “熬”,是淬炼最坚笃的意志。

        “熬”,是不轻言放弃,不轻易改变,是欢喜中持一份凝重,悲哀时存一丝希冀。

        生活不总是遂人心意的。曾几何时,你也许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或许你胸怀大志,而现有的条件却承托不起你的抱负;或许你有心革故鼎新,可上级却不赏识你的新锐建议。

        在种种落差中,你或许困惑,踟蹰,甚至沮丧。此时,你就需要“熬”的修行。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能捺住性子去“熬”,不肯轻易言弃的人。他们从骨子里,就不肯任凭环境左右自己的人生。熬得久了,心性磨练得坚韧了,他们更可以在百折千磨中,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成为一批可以被打倒,却永远不会被击垮的人。

        “熬”,是涵养最宁定的心境。

        林语堂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这壶不仅萃取茶之精华,更以其“煎熬”涵养了一份宁静。

        当人生种种境遇不期而至,我们便能从这煎熬中得来的宁静中觅得安慰,寻得寄托,让自己安然度过是是非非。

        阅遍世事的人都明白,许多事情,一眼是看不到头的。一时春风得意,或一时折戟沉沙,都不会永远算数。

        只有不急不躁,气定神闲的人,才会是有长性,“熬”得住的人。而人在“熬”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心神安稳,远离浮躁,在宁静中修炼出更强的定力。

        “熬”,是编织最动人的旅程。

        人这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有人觉得,人之一生无非是一个个结果的积累,可人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而一时长短也就不值得太过计较。但人也不能只盯着最后的结果,无所事事,放纵自己。

        今天“熬”过的,会让你明天带着自信与更好的条件继续前行;年轻时“熬”过的,会成为你老来引以自豪的回忆。

        最劲道的面无不经历过百打千摔,最锋利的剑无不经历过千锤百炼。若无“熬”,就没有坚韧的性格,精进的志业,甚至值得品味的一生。所以,请铭记,人生是“熬”出来的。而“熬”,也正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盏时光煮茶,杯间流年似水[501]

  • 闲时,一起去煮茶[208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