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4]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0]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7]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8]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21]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为什么要深入体会无常?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469   时间:2022-3-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3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无常二字不仅是世间诸法的真实相,也是学习佛法的动力来源,何以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对五个比丘所说的法,即四圣谛:苦集灭道。这里有世出世间两重因果:苦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以上为世间之因果;灭是苦熄灭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即通往涅槃的道路——以上为出世间的因果。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是全部佛法的根本要旨。而在这四圣谛之首,便需要知道苦是什么,然后才能修道之后才能够通过修道来断集、灭苦。然而,一般的人并不知道苦从哪儿来,实际上“苦”有所谓的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都不离“无常二字”。就以最常见的八苦来说,即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和五蕴炽盛。生并不是单指出生,也包括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后,于生存、生活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苦的事实。在这个苦里,又含有无常,无常就是由少小而变成衰老,老是指生命的过程,一天一天地过去。年轻人可能不觉得生命的过程是痛苦的,其实我们多过一天,就有一天的不舒服在病中过去。人还年轻时就很害怕死,死亡的威胁及死亡的事实,都是最苦的事。生老病死四种苦,是释迦牟尼佛游观四门最终下定决心出家的关键因缘。

        除了上述我们人人都难以逃脱的四种苦之外,还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和五蕴炽盛苦,这些也都是由于无常的关系。

        “求不得苦”是因所求的对象和自己都在变化,条件也变了,所以求不到。昨天他爱你,今天有第三者插进来,把你爱的人抢走了,因缘产生变化,就是无常,所以求也求不到了。也有已经得到手的,因为因缘产生了变化,上了架的鸭子,也有可能飞了。无常是不断地变化,变化无常,故有求不得苦。

        “怨憎会苦”是不是也是无常?是。怨多半是从恩来的,如果从无始以来彼此互相没有关系,怨亦无由生起。怨深的原因,是彼此之间互相有恩,互相的关系比较深,结的怨恨也比较深,例如:夫妻之间就是“不是怨家不聚头”。怨家就是情况变了,本来是恩爱的,但是由于情况变化、观念变化和环境变化,就变成了怨家。谁都不想恩爱变成怨家,但是由于与自己的利害相冲突,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就成了怨家,而怨家还又不容易分开,反而常常会碰在一起,这就是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也是无常,这很容易了解。亲子之爱、师生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彼此互相非常亲爱的人,由于发生情况、因缘变化、自然现象等,便非得分离不可,这也是无常。

        “五蕴炽盛苦”也就是四大不调、心理矛盾、精神失控。四大是指物质的身体不调和,因为它的变化无法控制预料,就成了病苦。还有自我的思想,内外发生冲突,自己的思想在变,外在环境也在变,不能适应;自己折磨自己,前念和后念互相较劲,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不一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等等,便造成了造恶业、受苦报的一生又一生,五蕴相续。

        以上还是从负面的角度来说,唯有深入体会无常,才能知苦而求断苦。其实从正面来说,观想无常同样也很重要。如若能够觉悟万法无常的话,马上便得解脱;不了解无常,所以淹没在苦海。

        如果已经理解到世间所有的一切现象都是无常,那就多少能够看得开一些,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放不下了。就以财富来说,即便拥有亿万财富,因为无常的存在,慢慢地用掉就没了,或者不小心丢了、被人骗走、抢走了也就没有了;死亡时,别说金钱带不走,连身体也得放下来。那还兴奋什么呢?又担心什么呢?正是由于一切现象是无常的,遇到好事不必欢喜;遇到倒霉的事,也就不必苦恼,很快地,倒霉运也是无常,否极泰来,又有一番新气象了。

        更进一步,知道是无常就能理解到空的道理。这里的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的没有,而是指的不能永恒、不是真实、捉摸不定、随时变化,因此叫它是空,这种建立在无常基础上的缘起性空才是真正不变的真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教八苦与佛教生死观浅析[262]

  •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419]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550]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生活中的禅[411]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了天下所有难题![557]

  • 佛说苦与乐,如何“离苦得乐”[606]

  • 疫情的启示——明海大和尚除夕普茶开示[689]

  • 佛教里的“空”是啥也不干吗?隆相法师:该干嘛干嘛去[594]

  • 一行禅师:佛陀开悟那一天发生了什么?[817]

  • 思惟世无常,珍惜好时光[741]

  • 你的心,会瓦解一切痛苦和烦恼[779]

  • 因为一句“一切皆空”就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弘一法师:切莫误解佛教![1163]

  • 淡定的力量[868]

  • 看淡无常,珍惜拥有![923]

  • 四句话教你摆脱焦虑,快速停止胡思乱想[965]

  •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1250]

  • 除了泪水,我们还可以怎样面对离别[858]

  • 面对“无常”,选择摆烂还是报以深情?[1016]

  •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1033]

  •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104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