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5]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5]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1]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19]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3]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4]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6]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5]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1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真正拖垮你的三种内耗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747   时间:2022-2-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2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有时候,所谓的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患得患失,会举步难行;过分在意,注定心力交瘁。

        这种内耗的感觉就如同总有两个小人在内心打架,每天什么也没做,却身心疲惫。

        轻装上阵,从拒绝这三种内耗开始。

        01 精神内耗

        有这样一个深刻的故事。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总认为生活会出现乱子,所以他出门时,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会带上雨具,穿好鞋套和暖大衣。

        他常活在自己臆想的担忧里,最后也在忧虑中逝去。

        适量的焦虑,可以作为前进的动力,但频繁的焦虑,只能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

        一个人陷入精神内耗的原因有很多,细细看来,人之所以会烦恼,根源常常在于我们把困难想得太大,把阻碍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烦恼如果只是被我们拿来反复自我咀嚼,而不用行动去化解,那么它必定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学会接纳自己,停止对困难的恐惧,放下心中的执念,别为没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臆想反复挣扎,行动起来,就能战胜一切内耗。

        02 社交内耗

        生命的美妙之处,莫过于人与人的交往。

        可有时,也恰恰是因为这些来往,让烦恼如幽草一样,从我们的心田上滋生出来。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了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一再迁就,最终委屈了自己;周旋在形形色色的关系中,热闹之后,只剩疲惫的身心。

        周国平曾说:“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一个最合乎我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

        要减少人际关系的内耗,需要“一减一增”。

        “一减”,就是对损害你的人际关系尽快断舍离,不必走心深交。一味投其所好,刻意维系,是一个人走向圆滑、平庸的开始。

        “一增”,就是和那些有趣、有才的人聊天,获得新知、启发和力量。

        断掉费力的关系,卸下沉重的伪装,主动去寻求良好社交关系的滋养,你的未来,也能走得铿锵有力。

        03 家庭内耗

        古语云:不义富多扰,家和贫也足。

        富裕之家,若是纷争不断,也会日渐走向衰败;贫穷的家庭,若一片祥和,也能养出上等的风水。

        一家人在一起,好事坏事都会遇到,若动辄抱怨、挑剔、发脾气,在颓丧的家庭氛围里浸泡久了,自然会出问题。

        家庭内耗,往往比贫穷更可怕。彼此支持体谅,家业才能兴旺发达。

        被称为“第一完人”的曾国藩,连考七次才中了个秀才,而曾国藩父亲,从未斥责他半句。

        曾国藩进京考试,不仅落了榜,随身带的钱也花光,饶是如此,曾国藩还找父亲的朋友借了一百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四史。

        一百两银子,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曾父却说,你用心读这些书,我替你还债。

        正是有了父亲无条件的支持,曾国藩才能心无旁骛发愤图强。

        遇事不指责,家和万事兴,凡事一起扛,生活才能蒸蒸日上。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所有的内耗,都有解药[325]

  • 减少精神内耗的7件小事[758]

  • 内耗: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591]

  • 比阳性更可怕的,是你的“疫情心态”[649]

  • 疫情当下,最好的活法,就1个字![624]

  • 愚者用嘴痴者用脑,智者善于管理情绪[883]

  • 想明白这3个道理,你就不那么心累了[797]

  • 内卷?内耗?佛法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1026]

  • 停止精神内耗,学会不在意[1234]

  • 9个好习惯,助你走出精神内耗![975]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268]

  • 如果你觉得累,这三个“高内耗”行为,一定要戒掉![1063]

  • 别在意他人,别委屈自己[1069]

  • 禅者的精神风貌[1306]

  • “家的意义”之对话与建议:面对疫情,如何理解当下的状况与调整情绪状况?[1290]

  • 净慧长老:四大菩萨的精神[3022]

  •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精神的修炼![1868]

  • 一个人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1279]

  • ​不停止内耗,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1733]

  • 人为什么要读书?这25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179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