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0]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9]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3]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5]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18]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1]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38]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0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佛门茶礼: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产物
     
    [ 作者: 米广弘   来自:网络   已阅:2155   时间:2022-2-1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2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佛门茶礼作为佛教礼仪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产物,其形成与确立有着漫长的历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吃茶历史悠久,且久有以茶敬客的风俗。同时,作为一种精神享受,饮茶还与琴棋书画并列,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而僧人最初饮茶则始于魏晋时期。由于茶叶具有特殊的提神功效,僧人将其作为修行时饮用的一种无可替代的饮料。随着禅宗的发展,借茶参禅成为禅僧日常修行中的重要活动,以茶待客也逐渐成为禅僧接引众生或与人话禅的重要方式。可见,饮茶作为僧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交际方式,最初有着较为随意、洒脱的意味,并不讲究繁琐的礼仪。后来,随着佛教制度与礼仪的发展,以及僧人在种茶、制茶等茶事实践中找到了其与佛教修行越来越多的共通之处,饮茶成为诸多寺院活动或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了一套固定的茶礼仪。僧人饮茶,也逐渐地由“吃茶去”的充满禅意的洒脱之举变成一种合乎礼法、体现佛门礼节的行为。

        自从饮茶、敬茶活动被作为一套固定的程序确立之后,佛门茶礼在佛事活动中就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佛教以禅宗最盛,禅院也是与茶关系较为密切、茶礼仪文化较为发达的地方。根据目前所见的最古清规——《禅苑清规》,以及元代《敕修百丈清规》的记载,寺院各种祭祀仪式或接待宾客的重大仪式中,几乎都有茶礼仪的出现。禅宗寺院大都设有祖师堂,以安置本宗祖师及开山僧人像。因此,在庄严肃穆的祖师堂里,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是僧人们每天必做的事情。而在佛教的一些重大节日如诸佛、菩萨的忌日等,禅宗寺院举行祭祀仪式,也都以“供茶”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并且遵循着严格的程序与规范的动作标准。

        佛门茶礼是禅僧日常修行和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考察僧人是否懂得佛门礼节的重要标准。它将佛教义理、拜佛仪式、修持方式等与泡茶、献茶结合起来,庄严肃穆,一般分为十道程序:

        (一)莲步入场。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幔衣,轻移莲步,进入禅房。

        (二)焚香顶礼。进入禅房后,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抽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持香在油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

        (三)礼佛三拜。焚香之后,以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拜佛,为众生祈求福寿双全。

        (四)普施甘露。住持师到供桌前,合十行礼,取净杯上一炷香点燃,摆放于供桌。右手持净杯绕香三匝,左手仰竖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于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于杯上,竖二指靠杯边,走到拜垫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写佛字,在左手腕处写佛字,并用柳枝蘸水点洒。然后长跪拜垫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右、中点洒甘露,寓意普度众生。

        (五)打坐禅定。礼佛三拜后,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

        (六)抽衣净手。在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禅定之时,沙弥尼按佛教习俗脱去幔衣、海青,将手洗净,准备泡茶。

        (七)烫杯泡茶。二师兄为主泡茶,两位沙弥尼摆放茶几、茶具,生火烧水。二师兄温壶烫杯,心中默念阿弥陀佛,然后将茶分三次置于壶内。接着以“银河落天”的手法注水入壶,然后,以“菩萨点化”和“普度众生”的妙法冲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了“佛”的含意。

        (八)敬茶献茶。第一杯茶敬佛、敬法,第二杯、第三杯茶敬师、敬兄。之后,宾客端坐平视,双手合十,沙弥尼恭敬地将茶献给各位宾客,等住持师举杯示意时,宾客才端杯品茶。

        (九)收杯接碗。在细心品茶、谈佛论经、畅叙缘谊之后,沙弥尼按顺序收杯。

        (十)问讯退场。敬茶完毕,住持师和众沙弥尼向佛问讯、向宾客问讯后,按顺序退场。

        佛门茶礼程序严谨、优美,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完美结合,也是古代礼法制度在寺院中的重要体现,更是世俗社会与佛教界的相通之处。僧人学习茶礼,不仅从正确的身、口、意中展现了自己的精神面貌,在无形中传播着佛教的教理教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和茶礼仪得到保存和发展。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戒与礼的冲突与融合[275]

  • 石钟山石窟:佛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的交融[660]

  • 藏在佛教文化里的中国性格[837]

  • 佛教文化与时代命题[2506]

  • 纵观历史长河,为何中国文人一面尊儒,一面讲佛[2379]

  • 禅宗对天台宗的吸收、融合与争论[4291]

  • 佛教中国漫谈之17.中兴传统文化 首先就得热爱[1873]

  • 佛教中国漫谈之15.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精神生命[1893]

  • 从香花僧“和尚戏”看佛教文化的嬗变与内化[3035]

  • 禅之漫议[2583]

  • 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交流与融合[3579]

  • 南宋的佛教文化[3745]

  • 浅谈佛教文化的现代意义[6817]

  •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华夏文明与佛教文化的一次完美融合[3160]

  • 春节请喝茶!佛门茶礼用处多[3202]

  • 佛教文化对诗坛的影响[3103]

  • 新疆的佛教文化[4818]

  • 作为生命哲学的佛教文化[2713]

  • 历史上的《峨眉山志》与佛教文化[3092]

  • 江南佛教文化的特征[305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