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4]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2]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9]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8]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6]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
     
    [ 作者: 本性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804   时间:2022-1-2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

        因为恨,少年时,也曾有过将果树砍光的一闪恶念。只因,肇事者曾将我家的桃树果子偷光。

        佛教说:一念恨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

        的确如此,仇恨,除了杀人,更是自杀。愤怒,除了死人,就是死己。为什么,因为,仇恨无异于含毒于心,愤怒就如缠身恶疾。

        日前,我遇一虔诚信徒,平时见他文质彬彬,不想那天他如狮狼虎豹,狂风暴雨,说起他遭遇的某事,青筋暴面,暴跳如雷,全然不计较不在乎或不知道不感觉自己的失态。尽管事后,他也非常后悔,说很不好意思,真不该如此。

        佛教名论《成唯识》有言:云何为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恶为性。

        佛教的《顺正理论》中,有段话:如桦皮火,其相猛利,而余势弱,说名为忿。如冬室热,其相轻微,而余势强,说名为恨。可见,恨虽不如怒烈,但他的余势,却很强劲,历久不消不息。

        佛教有四正勤法:已生恶法令断;未生恶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增长。恨即恶法,如何对待,不言自明之。

        说来容易做来难,八岁小童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否则,佛教亦无需强调“知行合一”“解行并重”,更无需有大行普贤菩萨之应世。因为,这世界,不是桃花源,也不是香格里拉,这人类,也不都是鲜花,而是时有荆棘藏匿其中。生活,也不都是诗,往往的,遍是剑与戟!

        许多时候,我们满腔热情地良善付出,却收获了阴谋、背叛、伤害、欺骗等等,果实苦涩。于是,我们开始幽怨自己,不断怀疑自己,无法平衡自己,难以说服自己,也就不能战胜自己。厮杀由此展开,决战由此骤起!无论是人与人、城与城、国与国,其例,数不胜数啊!

        剃度出家以后,我也曾时常问过自己,少年时,我为什么那样怀恨?就因为几树的水果?恨的本质又是什么?恨,是否有他的实体?圣人的答案果决:恨,就是空性,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是啊,恨无本体,与其去恨他人,不如去恨自己。想想我们,是否,过于抬爱自己,过于保护自己,过于肯定自己,过于相信自己;我们,总是以自己为先,以自己为主,以自己为实,以自己为真,以自己为尊,以自己为我。

        从而,容不得他人的劝告,容不得他人的比较,容不得他人的替代,容不得他人的攻击,容不得他人的挑战,当然,也就容不得他人的迫害与侮辱。

        我是一个业障深重的人,成了比丘之后,也未能幸免。

        佛教说,恨要慈息,怒要悲止。为此,我特别崇仰观音大士。有时,我会无知地想象,如果,观音大士突然遭遇一百个仇人、一百个敌人、一百个冤家、一百段孽缘,那么,他会怎样?又如果,是我遭遇上了,我又会怎样!

        我似明白答案,似又没有明了答案!但无论如何,之于我,如果那样,我知道,我需跪于佛陀的座前,惭我的愧,忏我的悔,或者,舍我的肉身,得我的法身,让恨刀恨枪不入,让恨水泼之不湿,让恨火烧之不焦,让恨风吹之不进,锻造仁与爱的铜墙铁壁,坚定坚决,坚韧坚守,打一场对抗仇恨的战。

        最后,讲一个相见一笑泯恩仇的佛门故事:

        有少年为报杀父之仇,长成青年后一直在追寻仇人,终于在一寺院找到。杀父仇人现已是一位老僧,因为,他失手使少年之父丧命后,一直内疚,便出家,以忏其悔。如是因生如是果,因果是不昧的,这不,报应来了。老僧见到青年,坦然面对,但他有一要求,希望留他性命一年,以便他扫尾完成他正主持在建的一个工程。

        原因是,寺院在高山,来寺必经一条悬崖绝壁的小小险道,缘于险道太险,每年都有人掉下殒命,老僧发誓要将小道改大道,工程现在已进入尾声。青年想想,这要求可以理解,也是善事,便同意了,他又想,反正你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每天,青年监督着老僧干活,老僧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百衲衣衫,蔬菜清汤,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开始对老僧有点好感了。加上,一直监督老僧,自己也闲的无聊,有时,也帮忙干点活,久而久之,与老僧打成了一片,便互相生起说不清道不明的情谊了。

        时光流转,一年到了,路也修好了。有天,老僧沐浴更衣,端坐路中,沉静淡然地对报仇青年说:您可以动手了。这时,青年已不忍心下手了,他身上的佩剑,拔都没有拔出来。老僧又说:您不动手,我自己走啦。说完不一会儿,老僧就入定往生而去了。青年见老僧涅槃,很是留恋,于老僧遗体前跪拜痛哭,也真是,天下事了犹未了,未了犹了,本为一雪杀父恨,不想,却一笑泯恩仇。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25]

  • 人生的底气,源于相信[323]

  • 人生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面对自己[437]

  •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882]

  • 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光阴,就是人生的圆满[750]

  • 做好你自己,需要做好两样事情[959]

  • 人生最大的难题不是认清人心,而是认清自己[826]

  • 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是遇见你自己[844]

  • 新的一年,谢谢生命中的贵人[828]

  • 做回你自己,所有的美好都会回到你身上[826]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1125]

  • 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1267]

  • 只有放下,才能做回自己找回自己[1003]

  • 修行的终极真相就是:遇见“自己”![792]

  • 庄子:人生的根本,是如何与自己相处[1132]

  • 曾国藩:最好的贵人,是努力的自己[1018]

  • 开路靠前人,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1012]

  • 人人生而不同,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1111]

  • 有一种醒悟,叫成全自己[1094]

  • 人生的三道门: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世界[122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