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3]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4]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4]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6]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88]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4]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4]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1]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佛说真正的修行,就是要让自己,遇见各种幻相!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468   时间:2021-12-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2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佛教中讲修行,修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信佛。只有信,才会去具体实施修行之事,才会觉得佛菩萨所说的话,都是真实非虚的。只不过,真正的信佛,通常都会牢记佛的教诲。佛陀离我们已经远去几千年,他在世时说的法,被人们结集成佛经。

        佛陀说的话有无数,后世人们所结集的佛经,也卷轶浩繁。一般说来,真正信佛的人,都知道佛所说的这三句话,想要修行有所成就,要牢记这三句话!

        第一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正想要修行,就要行善积德。怎样去行善积德呢?首先就要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个人为恶,就会得到恶果,一个人为善,就会得到善果。修行的人就是要在善恶当中,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要多为善,不为恶,佛教中不仅讲行善积德,还非常讲究因果。因果的意思,就是你做了什么事,到了一定的时候,都会得到回报。这就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你行的善越多,得到的善报就就越多。如果你累积了善业,就会得无量善报。

        佛经中记载,佛陀在无量劫以来,都在不停地行善积德,最终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于今世修行成佛。即使这样,也无法逃避以前所造下的敲了三下鱼头的恶业,从而致使自己头疼了三天。所以,修行的人,如果能做到,尽量只去行善,不要为恶。

        第二句:一切唯心造

        想要修行,就需要知道修行的方法。念佛也行,参禅也行,打坐也行。除了这些,对于修行的实质,也要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修行的具体方法,都要牢记这句话:“一切唯心造”。

        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全部都是一种假象。当你在不停地认识外物时,你的心会不停地对外物产生一种固定的认识模式。但是这些,都是人的心,在五蕴的带动下,产生的一种假象。如果跳出五蕴的认识,就能看到事物的真相了。《华严经》中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就是这个道理。

        过去有个故事,叫做疑邻盗斧。意思是有个人丢失了斧头,他觉得他的邻居,嫌疑最大。当他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这种想法时,他就认为,斧头就是邻居偷的。有一次,他又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头,他再去看邻居,越来越不像一个偷盗自己斧头的人。

        在斧头丢而复得的过程中,他所看到的现象,就随着他的心,不断地放生着变化。可是事物,并非就真正如此。

        修行的人明白“一切唯心造”,就能懂得事物的各种幻相,就能从各种幻相中走出来。如果不懂得这句话,就会一直被自己的心所迷惑下去,无法解脱。

        第三句: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作为一般的人,一旦明白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他会喜不自禁,甚至得意忘形。修行的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淡定。不要被自己的得到,而冲昏了头脑。因为你容易被得到带动,那么在你失去时,也会被带动,就无法做到《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陀认为,一个人的自性,是无始以来具备的,并且一直清净、自在。只不过因为人有了种种执著,才会有了种种烦恼,让人不得清净,不得自在。真正的修行,就是要去掉这些让自己产生执著的东西,让自己的自性,显露出来。

        无智亦无得的本意,并不是说你没有智慧,也不是说你没有得到。而是告诉你,你修行中所“产生”的一切智慧,“得到”的一切回报,都是自性本有。而你在修行中失去的那些贪嗔痴,才是你自性中不存在的,真正应该失去的。

        只有做到“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才能在修行中,不被任何妄念所牵引。所以,在修行中,要牢记这句话,才能让自己的修行,更加精进。

        以上的三句话,都是修行人所奉行的真正核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要求的,是对外在的把握;“一切唯心造”所要求的,是对内心的把持;“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是要让自己,以真正自性的状态来行事。只要牢记这三句话,你离真正的开悟,也就不远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271]

  • “无我”并不代表自我不存在[309]

  • 当你放下后,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422]

  • 真正的修行与宗教无关![458]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513]

  • 顺境修力,逆境修心[497]

  •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552]

  • 当我们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念的是什么?[789]

  • 禅不是嘴上功夫[759]

  • 语言、行动、心念、心口意决定了你的人生![636]

  • 对待家人时的态度,藏着此生最重要的修行[923]

  • 王阳明:真正内心强大的人,身上往往有四种“力量”[704]

  • 慈悲的修行[686]

  • 修行的窍门[772]

  • 死亡能让每个人“觉醒”,但你不必等到那一刻[661]

  •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1063]

  • 心念一转,世界从此不同[760]

  • 弘一法师:青年人学佛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点[1081]

  •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861]

  •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100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