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改变认知、改变圈子、改变人生[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无竭[126]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82]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47]

  • 短短五句话,把人生说透了![124]

  •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127]

  • 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三[13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45]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69]

  • “慈悲者之城”与“涅槃城”[11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80]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3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一看真奇妙:“躺平界”祖师爷布袋和尚小传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833   时间:2021-12-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2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躺平”其实和“佛系”是双胞胎。

        看起来“无欲无求”“恬淡无为”,背后却是求而不得好无奈,既然没招,索性也不努力了:我躺平还不行吗?

        面对挫折,这也算是个办法,但不高级。

        要说躺平躺得最有技术含量,散发着浓浓智慧的,绝对得是那个大肚子和尚。

        他疯疯癫癫走街串巷,居无定所随处躺倒,乞讨的物品、地上的饭粒统统装进一个大布袋,虽没见他倒东西出来,布袋却又是空的。

        他见谁都是笑容可掬,喜气洋洋,有人与他打机锋:“如何是布袋?”他也不说话,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你还想追问,他却又提起布袋,哈哈而去。

        还有那段被大爷大妈们广为传诵的: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唾吐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

        据说这是拾得(普贤菩萨化身)传下来的,遇到子女不听话,邻居不讲理,你细品品,你真想想,咳,有啥可计较的,心中顿时就清凉了不少。

        不论是非,不争人我,虽整日背着大布袋,却始终心无挂碍,心无挂碍却并非啥也不做,而是“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这超然物外,又拙朴入世的境界,哪里是“躺平”能诠释明白的,其中的大智慧大忍辱,真个是妙妙妙!

        01

        很多人以为,布袋和尚只是民间创作的艺术形象,并非确有此人。实际在历史上,不只真有其人,他还收获了众多粉丝。

        甚至在他圆寂一百多年后(1098年),宋哲宗——宋朝的第七个皇帝,在有限的25岁生命里,居然还抽出时间,追着给他赐号“定应大师”。可见,布袋和尚的影响力,超越了时空。

        据《宗教词典》记载:“布袋和尚,五代后梁僧人”。

        《宋高僧传》最早记载他的生平,说他“言语无恒,寝卧随处”。最奇的是,他躺卧雪中,却片雪不沾。真,躺出了境界。

        没人知道他从何处而来。传说有一天,明州(今宁波)奉化的龙溪上漂来了一捆柴,柴上躺着一个大胖小子,圆头大耳,对人咪咪发笑,简直人见人爱、车见车载,大伙儿果断给他抱上岸,取名“契此”,由于长在长汀村,又号“长汀子”。

        后来他就在奉化岳林寺出家。

        当时,明州评事(工作性质类似调研员)蒋宗霸与契此交往很深,拜他为师,还跟着他云游过三年。有一天两人在溪中洗澡,宗霸看见契此背上竟长有四只眼睛。

        按照佛教戒律,不可随意显现神通或示现特殊身份,要么你就装疯卖傻,比如我们熟知的济公;要么就得等到临终才可道出真相,比如寒山拾得。而布袋和尚是两者兼之。

        后梁祯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在岳林寺东廊的盘石上,即将辞世的布袋和尚终于透露本地风光,说偈道: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竟是弥勒菩萨化身!

        被宋哲宗赐号后六年,岳林寺重修寺庙时,依着布袋和尚的样子塑了一尊弥勒菩萨像。谁知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被各种模仿,其后从浙江到全国到处图其形象,代替印度天冠弥勒,奉化岳林寺、雪窦寺也被视作“弥勒应迹胜地”,从此,奉化雪窦山就成为弥勒文化的中心。

        02

        民间喜欢叫他“弥勒佛”,实际呢,他现在还是补处菩萨,意思就是等着补释迦牟尼佛的位置。所以,又称“未来佛”。现在就住在兜率天内院,56亿7千万年之后将下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成佛。

        古往今来,有无数高僧大德发愿求生弥勒净土,比如唐僧原型玄奘大师,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现在都正在兜率内院跟着菩萨修行呢。

        可那都是超级学霸,像我们这种学渣,想往生弥勒净土,简直不亚于小学生考清华北大啊。

        幸而,弥勒菩萨对一切众生常怀慈爱,绝不舍弃我们,因此又名“慈氏菩萨”。《悲华经》中,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前发愿,要于刀兵劫拥护众生:

        “不念我者尚不舍之,况于念我者哉!”

        当弥勒下生成佛时,将有龙华三会说法。据《菩萨处胎经》记载:

        凡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未能得度者,即使不能持戒,但只要能敬香礼佛,乃至一念称名,少分供养,生正信者,统统都可得度!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真正“随缘”的人,躺不平[444]

  • 心静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力量[1181]

  • 有大格局,过小日子[1346]

  • 布袋和尚的布袋里究竟装了什么?[2003]

  • 这位菩萨以笑容摄受众生,得闻菩萨名不生黑暗处![2704]

  • 心无外物才是超然的境界[2060]

  • 弘一法师为何出家,他的后人这样说[2927]

  • 常说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2348]

  • 布袋和尚[3576]

  • 六月初六|深受民间喜爱的布袋和尚 到底有何魅力?[4663]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2135]

  • 随缘不是随便行事 而是超然面对得失[2934]

  • 恬淡是禅里开出的花[2817]

  • 觉醒与超然 [净慧][44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