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8]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3]

  • 十问时间[158]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5]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3]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3]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7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什么是开悟?开悟的征兆是什么?
     
    [ 作者: 净慧长老   来自:网络   已阅:2106   时间:2021-11-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1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有的人认为洞察世事就是开悟,那是没开过悟,不懂什么境界是开悟。

        开悟是识得自我,即自己的神识看到自己的肉体,或躺或坐,神识离体轻明。开悟的人知道开始修行了,可不像世俗人,听谁讲得好不好,有没有道理,语言生不生动等,全都放下。

        知道体内有神识,知道地狱轮回苦;世间万事都可舍弃,就是修行万万不能舍弃。

        禅宗人讲开悟是修行的开始,而不是结束。禅宗人修到开悟时快马加鞭,一刻不敢停,争分夺秒,时间比什么都宝贵。

        净土人证得念佛三昧,做梦时高飞,而且往自己的心里飞;开始是向外飞,飞的一尺来高至空中,当能往自己的心里飞,找不到边际,觉不出大小时,才有把握往生。为什么?因为自性非常大。

        临开悟前,有时见物体模糊不清;若开悟后,有时见物体是移动的,不是物体在动,如放电影,片子在动,人物没动。总之,看破假像佛,才见真性佛。

        佛随顺世间,根据众生业力而有所说。

        在出世间,在佛真如法性那里,无法可说,无一句法可说。

        众生愚迷,执著文字般若、纸上三十二相,不知佛真如法性。

        文字般若、纸上如来在无常力之下,很快不复存在,而佛真如法性,佛性之法,佛性真僧,无常力永远不能破坏。

        佛的三十二相,是示现给众生见的,让众生起欢喜心而求道;证悟后方知真佛无相,有相不真常。所以,有佛入涅槃,无涅槃佛。

        佛的真如法性本来就没有诞生、涅槃,只是随顺世间众生根基而示现。

        只有定能生慧,慧出三界,无定无慧,不能出三界,不能成就佛乘。

        为什么禅宗对“定”这么重视!有禅有定生智慧,才出世间、破四相、明心见性。定从参禅静坐中来,无坐无定。

        现在人不理解真相,拿一句“行住坐卧都是禅”来比喻参禅不须坐,是误人误己之说。

        “行住坐卧都是禅”是圣人的证悟语,在有定力的智慧下,才有“行住坐卧都是禅”。如无定的智慧,“行住坐卧都是禅”是一句空话、虚辞、虚空鸟迹。

        现在还有人说,静坐是外道。不知外道的坐和佛教的静坐有本质区别,所依法不同,戒行不同,坐姿不同,所参不同,证悟境界不同等,能说白菜和萝卜是一回事吗?

        只有定能生慧,慧出三界,无定无慧,不能出三界,不能成就佛乘。

        为什么禅宗对“定”这么重视!有禅有定生智慧,才出世间、破四相、明心见性。定从参禅静坐中来,无坐无定。

        现在人不理解真相,拿一句“行住坐卧都是禅”来比喻参禅不须坐,是误人误己之说。

        “行住坐卧都是禅”是圣人的证悟语,在有定力的智慧下,才有“行住坐卧都是禅”。如无定的智慧,“行住坐卧都是禅”是一句空话、虚辞、虚空鸟迹。

        现在还有人说,静坐是外道。不知外道的坐和佛教的静坐有本质区别,所依法不同,戒行不同,坐姿不同,所参不同,证悟境界不同等,能说白菜和萝卜是一回事吗?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24]

  • 纯一法师:禅的新时代阐释与当代价值[396]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594]

  • 原来随和,是一种能力[374]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617]

  • 诵经十二步骤都要懂,就能诵到开悟[714]

  • 静坐安心,感受生命本具的宁静与美好[557]

  • 被香板打得开悟的老和尚临济禅师[1050]

  • 开悟,就是一个不断内在“清零”的过程![630]

  • 开悟前“我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1136]

  • 净慧长老:六祖大师“二种三昧”[1140]

  • 净慧长老说做人最基本的六条准则,无论有没有信仰都该看看[1134]

  • 明海大和尚:开悟的体验[1489]

  • 开悟,其实是变得平凡[1066]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281]

  • 净慧长老:做人的六条标准[1321]

  • 庞蕴居士一家四口开悟,生死自在奇谈[1966]

  • 看穿不言,明知不问,闲事不管[1137]

  • 净慧长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为《弓和禅》一书所写序言[1359]

  • 杂花庄严生活禅——净慧长老的华严思想[231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