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0]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9]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赵州禅茶颂
     
    [ 作者: 净慧长老 宗舜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776   时间:2021-11-1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1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赵州禅茶颂
    ——为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会而作

    赵州一碗茶 今古味无差
    根植菩提种 叶抽智慧芽
    瞿昙曾记莂 鸿渐复添蛇
    瓯注曹溪水 薪烧鹫岭桠
    虚空为玉盏 云水是生涯
    着意尝来淡 随缘得处佳
    正清和雅气 喜舍慈悲花
    上供诸佛祖 平施百姓家
    人人亲受用 处处绝尘渣
    林下清和满 廛中敬寂夸
    千年逢盛会 四海颂蒹葭
    三字禅茶意 和风送迩遐
    (2005年10月13日于旅次)

        宗舜法师浅释(节选):

        我这次选择慧公长老的《赵州禅茶颂》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是因为在2005年的时候,我参加“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活动,会上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就被它感动,几乎是读了一两遍以后,就能成诵,所以对这首诗印象极深。

        我们来看,老和尚这首诗并不是一首茶诗,它其实是一首禅诗。在邢台玉泉寺我见老和尚的时候,曾经了解过这次夏令营要讲什么主题。我就在饭桌上和老和尚说,“我讲您的《赵州禅茶颂》好不好?”老和尚一听很高兴,说:“好啊。”当时他还说:“我这个诗啊,是以茶写禅。”这句话就奠定了这个基调。

        古往今来写茶的人、诗,太多太多了。但是,如何在诗中间,把茶和禅糅合得巧妙,而且借茶来传达出自己的佛教信仰、禅宗理念,这才是独到之处。这是这首诗存在的价值。我拜读老和尚这首诗,感觉里面表达了他老人家对禅、对茶,乃至对怎么修行的体悟。什么叫禅茶,我也尝试做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是想来想去,觉得老和尚在诗里所传达的观点,就是对禅茶的一个非常好的诠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

        这碗茶在此处是特指赵州的茶,这一碗,才是“今古味无差”。没有其他的任何茶,能像赵州茶这样横越古今、沟通今古,打通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今天都还能跟赵州祖师一同呼吸。这是其他的茶所不具有的品质,因为只有赵州茶里面有禅意。赵州茶指出了一条修证解脱的道路,所以赵州的这碗茶,是一碗特别的茶;是今天喝来却不觉古今有味道差别的茶;是一碗平等的茶、一味的茶;可以说,是“法尔如是”、亘古如是的一碗茶。

        “瞿昙曾记莂,鸿渐复添蛇。”

        瞿昙(Gotama)是印度的刹利种姓的一个家族姓,表示释迦牟尼佛的种姓。说释迦牟尼佛曾经亲自授记——“记莂”,也有写作“记别”,也叫“授记”。讲的是佛在当年心心相印、灯灯相传之际,就已经授记赵州古佛将把如来的传法一代一代传下去,已经预言赵州古佛借吃茶就能够接引无数的人。果然,“吃茶去”这则公案,历经千秋,到今天大家仍津津乐道;果然无形之中把禅法在普通老百姓中间推广开来。

        鸿渐是陆羽的字,姓陆名羽字鸿渐。陆羽爱茶,一生历游名山大川,亲自去探访茶的源头,找茶树,找水,去分辨各自的差异,于是就写了一本《茶经》,后世也称《陆子茶经》。但是,什么叫做添蛇?画蛇添足,多事。茶道、茶艺,都包含丰富的层面。茶就不再是单纯的饮品,而成为修行的载体,它是一种工具。

        道不在茶上,禅也不在茶上,写一本专门研究茶叶茶具茶水乃至种种技术的东西,可不就是挺多事的吗?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事物都要善待它的诚意。老和尚这句话是禅人本色,要我们不是死在吃茶这件事情上。“鸿渐复添蛇”,并不是否定《茶经》之意。

        “瓯注曹溪水,薪烧鹫岭桠。”

        瓯,是茶碗。里面倾注的是曹溪的水,曹溪在广东,是六祖所驻锡的地方。

        再看“薪烧鹫岭桠”鹫岭就是著名的灵鹫山,佛经里所说的耆阇崛山,在古印度摩羯国的王舍城东北边,简称灵山,也叫灵岳、鹫峰。佛在这里宣讲了《妙法莲华经》等多部大乘经典,所以是佛教圣地。

        “虚空为玉盏,云水是生涯。”

        这两句不用做更多解释,因为每个参禅的出家人,对禅茶有一定的接触,都会有亲切的感受。整个虚空就像一个玉盏,里面盛满甘露;行云流水就是我的参学生涯。老和尚用非常美的语言阐释出本色衲僧所独具的行云流水般自在无碍的禅境。

        “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

        我们前面说“虚空为玉盏,云水是生涯”,这是禅人质朴的境界。老和尚的态度是,这样行云流水般的生涯,需要用一种自在随缘的姿态来对待。他说:“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如果刻意地去品尝茶的滋味,感觉茶味淡薄。不是茶本身淡薄,是因为刻意,是因为执着,是因为我们心有挂碍。这时这个茶即便是至好的美味,喝起来也不觉得如何美妙。

        如果刻意地去品尝茶的滋味,感觉茶味淡薄。不是茶本身淡薄,是因为刻意,是因为执着,是因为我们心有挂碍。这时这个茶即便是至好的美味,喝起来也不觉得如何美妙。

        但是如果我们随缘,随各种因缘来喝这碗茶,会感觉到真是无上妙味、甘露醍醐。我们昨晚在老和尚的会客室里聊了一会儿,有位居士就讲,追求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他最大的目标。老和尚很感慨地说,唉,他这个目标就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啊,我们人生哪有一个没有遗憾啊?

        “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

        这是很关键的八个字。正、清、和、雅四气,喜、舍、慈、悲四朵花,提出了老和尚对禅茶的一种认识。茶,善利人,不害人。它性虽寒凉,却无毒性,反能解毒,就像君子一身正气,它能除邪秽、去腥膻。这是正气。清,清气。茶树生存的清雅环境培养出的茶品清洁,茶道,茶事活动,一定要有洁具、净手的准备,都是表现出这种清气、清净整洁的气氛。所以说茶性清。和呢?茶具包容性,它充满和气,善待每一位,每人都能得到受用,所以茶性的和谐是能同任何东西调和。雅气,更不用说。茶,生的环境就高洁而雅;我们冲饮时,茶礼、茶具的精美,冲茶方式的一道一道步骤,都体现出高雅的氛围,反映出我们每个人的修养。从环境的欣赏、字画的陈设、插花的技术,到茶品、水、具的选择,甚至来一点诗赋表达心境,整个茶事活动是一个品鉴过程。浙江已故的茶学专 家庄晚芳 教授在1990年提出茶有四德,叫“和敬廉美”;我们老和尚提出“正清和雅”四气,都非常能反映茶的特色。

        “喜舍慈悲花”,这就把茶拉到禅、拉到佛教上来了,必须要落到实处, 因为我们能够通过品饮赵州茶,体会赵州的禅境,升起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如果单纯喝茶,何必到这里呢?什么叫做“慈悲喜舍”呢?就是四种广大的利他心,能够令众生离苦得乐,也叫四等心、四梵行。

        “人人亲受用,处处绝尘渣。”

        我们这样去享受这碗茶的时候,是“人人亲受用”:我们只要亲自去喝去品饮,都能得到受用,得到好处。“处处绝尘渣”,因为清茶对我们最为有益,所以我们三碗茶喝后,觉得神清气爽;喝到七碗,两腋习习如生凉风,感觉已经长出翅膀,要飞到琼阁玉宇。茶能把我们的烦恼,我们的焦虑,我们的一切,都清洗得干干净净。

        “林下清和满,廛中敬寂夸。”

        老和尚在这里讲的是日本茶道的四德。“林下”是山野,“廛中”是闹市,古代平民城市里的居所,都叫廛中。这两句话要连在一块儿看,是说林下廛中都崇尚和敬清寂。不要误会了,说林下山野之人崇尚清气、和雅之气,而闹市中的人崇尚敬、崇尚寂。闹市还有什么敬寂可言呢?这是说,无论山野还是闹市,只要接受茶道清修,我们都会接受“和敬清寂”茶之四德。

        “千年逢盛会,四海颂蒹葭。”

        所谓“千年逢盛会”,是指2005年10月19日的“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大会”,我有幸受邀参加,亲眼目睹了各国高手品茶论道,真是一次千年盛会。我与禅茶、与赵州的这段因缘,也就是因为这次盛会而更加广大,结了很多的善缘。

        “三字禅茶意, 和风送迩遐。”

        最后,老和尚这样解释“三字禅茶意”,三字禅,就是“吃茶去”。这三字禅茶之意,就像和风和气远近飘扬,“迩遐”一般写作“遐迩”,就是远近。无论远近,大家在赵州一味禅茶这样的熏养之下,感到和气充满。

        至此,《赵州禅茶颂》就画上了句号。但是,世间所萦绕的那股正清和雅之气,喜舍慈悲之花,还有和风远近吹送所传达出来的浓浓的禅茶之意,却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其实这三字禅茶意,不光是在远近,也在今古——远近是空间,今古是时间的概念,今古远近时空交错的中间,都能感到浓浓的禅意。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纯一法师:禅的新时代阐释与当代价值[397]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594]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618]

  • 茶和禅[805]

  • 净慧长老:六祖大师“二种三昧”[1140]

  • 净慧长老说做人最基本的六条准则,无论有没有信仰都该看看[1134]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282]

  • 净慧长老:做人的六条标准[1324]

  • 净慧长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为《弓和禅》一书所写序言[1359]

  • 杂花庄严生活禅——净慧长老的华严思想[2316]

  • 净慧长老:四大菩萨的精神[3037]

  • 净慧长老:谨防“三俗” 力戒“四气”[2004]

  • 净慧长老:空掉自己面对现实[2026]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1657]

  • 《心经》的神奇来历[2330]

  • 《坛经》中的“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1861]

  • 什么是开悟?开悟的征兆是什么?[2106]

  • 这两种障碍不能突破,就没有了生死的份![1913]

  • “观自在”,观谁自在?[2321]

  • 在家居士可熟读的十部经典[328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