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3]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1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40]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0]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0]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0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5]

  • 十问时间[190]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0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中国禅宗史上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做人当如神秀和惠能!
     
    [ 作者: 知藏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381   时间:2021-11-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1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禅宗史上有两则著名的偈颂,一则为神秀所做“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另一则为六祖惠能所做“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交之下,六祖惠能以此得了五祖的衣钵。如果时光可以重放,这绝对是一部精彩的电影。而最佳男配角,当之无愧要属神秀大师;最佳男主,是惠能大师……

        前情回顾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剧情。

        神秀大师年轻时学习经教,后来入佛门修行,拜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很快便在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无论是经教和用功,为人和处事,都无人能比,他有多优秀呢,弘忍大师给他的评价是:吾度人多矣,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然后让神秀跟自己并排坐。

        因为当时他们住的庙叫“东山寺”,所以称东山之法。

        神秀上座不仅受五祖器重,也深受众门人的拥戴。而且据记载,神秀身材高大,器宇轩昂。公认他一定是五祖的接班人,直到樵夫出身、其貌不扬还不识字的惠能出现。

        大家熟悉的《六祖坛经》里讲述了这样一个神反转的故事,五祖弘忍在一个月高风黑夜把衣钵悄悄传给了还没有剃度出家、只是在厨房做杂役的惠能,然后亲自把他送走,以躲开神秀身边那些拎不清的队友们。

        在此之前,中国禅宗史上最著名的两个偈颂决定了这个结局。

        其实,五祖早就知道这个结果,只是找个由头而已,或者是为了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他说要传衣钵了,做个偈颂,一偈定六祖。

        门人都认为,这非神秀莫属了,大家就别费劲了,等神秀吧。于是神秀虽然谦让,但也不敢违逆五祖的意思,悄悄做了一首,也不好太张扬,就请人写在墙上。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家看了都说好,点赞,鼓掌,五祖也说好。

        惠能听说了之后,说,我也要做一首,可是自己不会写字,一位读书人帮了忙,给写在了墙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两首无与伦比的经典的偈颂,收割了禅宗所有的理论和实践。也决定了这个故事的最佳男一号,和最佳男配角。

        后来的故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惠能成为六祖,去了广东。

        而神秀在五祖去世后,则到了湖北玉泉寺。

        神秀做的偈颂,没有悟道,只是修行阶段,而惠能的偈颂已然彻悟。

        在湖北玉泉寺的神秀大师背着一个失落的配角的名声继续修行、弘法,奇怪的是,追随他的人依然很多,并没有因为他的“没有悟道”而轻视他,乃至,武则天极为敬重这位没有当上六祖的禅师,先把他请到洛阳,后又请到长安,奉为国师,行跪拜礼,王公大臣京都百姓闻名而来,远远叩拜,每日竟有上万人。

        为表达敬意,武则天为他在湖北的当阳的玉泉寺旁再建一座“度门寺”,在他的家乡建了一座报恩寺。

        后人称之为“两京法主,三朝帝师”,两京指的是洛阳和长安,三朝帝师分别指的是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

        神秀大师90岁时,武则天曾问他,大师所弘法之长,是谁家的宗旨?

        神秀答,贫僧是秉承东山法门。

        武则天问,东山法门所据何种经典?

        神秀回答,《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

        武则天出过家,是内行。

        这段对话其实是讲清楚了神秀继承就是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东山法脉。

        这是一个渐悟的法门。

        那么六祖惠能是什么法脉呢?

        按照神秀的说法,惠能是无师智。

        所谓的无师智,那就是没有法脉,权且方便叫六祖,人家本来什么祖都不是,直接嫡传佛陀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接顿悟,没有次第,无须法门。他接引的不是普通根器的人,而是最上乘根器的人。

        六祖坛经里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

        问题来了,我们可以做个理性的评估,自己是什么根器的人。

        这个也不难辨别,咱们都受过现代教育,绝大多数人都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一步步学上去,但是每个学校往往都有那么几个天资极高的学霸,不用学,一听就明白,就懂,就会。

        以此类比,六祖惠能接引的是佛门里类似的这样一类人。惠能上一生可能也是类似这样的来历。

        当然,这个比喻也不恰当,上乘根器的人往往也有下乘根器的习性,下乘根器的人也有上乘根器的灵光乍现。

        所以,每个人都不要妄自菲薄,都有顿悟的机会。

        但是,也不能因为都有这样的机会,就狂妄自大。从具体行持上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更适合神秀大师的渐悟法门。

        有方法,有次第,先要把人做好,持戒、修定、修慧,按部就班地来。顿悟是渐修的结果,时节因缘一到,自然水到渠成;渐悟是顿悟的基础,也没办法截然分开。

        虽然六祖坛经里会讲: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如果确定自己不是无师智,确定自己不能做到像惠能那样听到一句金刚经就有领悟,那就是心不平、行不直。就得老老实实地戒定慧。

        就得按照神秀大师的教诲,对自己的身心言行,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武则天请神秀为国师时,神秀禅师却说:“我没有这个资格,传承衣钵是师弟惠能禅师。”

        武则天按照神秀的建议下诏请惠能到北方来,惠能婉拒。

        神秀又亲自写信邀请,惠能对信使说:“吾形貌短陋,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也。”

        惠能在南方弘顿悟法门,直到圆寂,也没有离开南方。

        神秀在北方弘渐悟法门,于公元706年离世,寿100岁。诏赐谥曰“大通禅师”,按照禅师的遗愿,葬于当阳玉泉山下。

        执弟子礼的唐丞相张说撰有《大通禅师碑文》,该文一千多年来被广为传颂,后毁于文革。

        可以说,没有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就没有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没有神秀的心是明镜台,就没有惠能的明镜亦非台,没有时时勤拂拭,就没有本来无一物……

        没有神秀的有,就没有惠能的无。

        师(六祖)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

        做好配角

        中国禅宗史上最伟大的主角和最伟大的配角,至此落下帷幕。

        六祖惠能还有一句佛教徒妇孺皆知的话: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和惠能和神秀一样,都是一场电影,都有主角和配角,主角只有一个,配角可以无数。

        做好配角比做好主角一样可歌可泣,哪里有高低之分呢?

        做一个甘居人后,甘拜下风,默默无闻的配角,不狂妄、不自卑,一物不为,就是自己生命中最好的主角。

        我们后人真是庆幸,禅宗史上有这样一位最佳男主角,有这样一位最佳男配角,他们用一生的行持,演绎了这样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在生活中,要像神秀那样做人修行,像惠能那样大彻大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霸气侧漏:武则天与佛教[933]

  • 三个人,开启了中国禅宗乘风破浪千余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1089]

  • 净慧长老:六祖大师“二种三昧”[1144]

  • 慧能伦理思想的当代审视[1239]

  • 慧能“无念”禅法及其修学意义[3115]

  • 牧牛与禅修[2160]

  • 六祖的另一首偈子,不为人知,却更有智慧![2509]

  •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记圆妙法师的悟处[2655]

  • 试论慧能《坛经》的禅学特色[2394]

  • 平淡即是真禅[2527]

  • 六祖慧能大师: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3429]

  • “六祖革命”:从“佛本”到“人本”[3138]

  • 神秀大师的开悟偈你知道吗?[13913]

  • 马明博:撕经洗经,烧佛做佛[4098]

  • 2019年立了什么flag?这里有三个锦囊教你实现新年目标![2941]

  • 我们的生命,需要的是一种自觉的状态[2660]

  • 从《六祖坛经》看顿悟与渐悟 [释贤亮][3992]

  • 慧能“顿悟”说之评价[4108]

  • 行进中的中国禅宗 ——从达摩、慧能到百丈[4101]

  •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479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