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8]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6]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3]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21]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5]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5]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7]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5]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2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当禅师遇见老虎抢食羊羔……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252   时间:2021-10-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0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事件发生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跋陀尊者(又名佛驮跋陀罗尊者)开创少林寺后,布降甘露,架设慈舟,普度众生,天下向往。

        僧尼们纷纷前来聆听法旨,但是能来的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望尘莫及,欲求难得。

        怀州尚书谷法兴寺方丈慧成长老,一心想让本寺所有僧人都能受到法雨滋润,他不顾个人年老体弱,千里迢迢到少林寺来礼请跋陀大师去法兴寺讲经说法。

        跋陀大师正在集中精力主持译注佛经,实在脱不开身,便委派僧稠禅师代他前往怀州。

        在稠公跟随慧成长老去法兴寺途经王屋山时,遇到两只猛虎正在为争夺一只羊羔斗得你死我活,牧羊人躲在一旁不敢近前。

        稠公慈悲心起,要解救羊羔性命,慧成长老劝说:“虎口夺食,危险!何况一只小羊羔能值几何,咱们还是快走吧。”

        稠公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

        说罢用禅杖往两只猛虎中间—插,左右拨动了几下,两只猛虎各自向后退了数步,不能再斗,但却又转而去争夺吓瘫在地的羊羔。

        稠公心里明白:力解只能暂停相争,只有禅智才能终止虎斗。

        于是他使动禅法,让虎羊魂体倒置。这时候,两只猛虎看到地上躺的不是羊羔,而是自己亲生的虎崽,不由地落下了怜惜的眼泪,掉转回头而去。

        两只猛虎解斗走了,牧羊人怀着感激的心情,先给稠公深施一礼,然后收拢羊群,抱起吓瘫了的羊羔回家了。

        慧成长老回到法兴寺以后,把稠公在王屋山禅驱猛虎搭救小羊的事大加宣扬。

        后来,消息传到了北齐首都邺城,齐文宣帝高洋得知稠公禅法盖世,就请稠公到齐境住持云门寺。

        齐文宣帝到云门寺拜会稠公,稠公坐在床上不下来迎接圣驾。

        徒弟们劝说道:“当今皇上御驾来临,你不去接驾有失大礼啊!”

        稠公解释说:“从前,宾头卢尊者站起身来去迎接阿育王,走了七步,致使后来阿育王失去王位七年。我现在这样做,是为大齐江山永固。”

        有人传话给齐文宣帝,说僧稠不接圣驾是对当今天子的不尊敬。

        齐文宣帝听了这些传言心中恼怒,二次到云门寺借故杀人。

        门人一报,说圣驾二次要来,稠公走出寺院步行十里以外相迎。

        齐文宣帝责问道:“我第一次来你不出寺接驾,这一次你又为什么老远来迎?”

        稠公回答说:“第一次,你是来拜师参禅的,哪有老师迎接学生的道理。这一次你是来杀我的,我怕我血污染寺院,才走出寺院步行十里就刃挨刀。”

        齐文宣帝一听更加钦佩,赶紧走下辇车,亲加跪礼,拜稠公为国师。从此以后,齐文宣帝经常到云门寺拜佛参禅。

        禅师答问

        根据敦煌文献《南朝齐之僧稠禅师》中,记载了禅师五个精彩的答问:

        一、问曰:何云名禅?

        答曰:禅者定也,由坐得定,故名为禅。

        (有学僧问曰:“什么是禅?”僧稠禅师回答说:“禅就是定,定由禅坐中来,因此名为禅。”)

        二、问曰:禅名定者,心定身定?

        答曰:结跏身定,摄心心定。

        (有学僧问曰:“禅名为定,是身定还是心定?”僧稠禅师答言:“结跏趺坐则身定,摄心则心定。”)

        三、问曰:心无形状,云何看摄?

        答曰:如风无形,动物即知。心亦无形,缘物即知。摄心无缘,即名为定。

        (有学僧问曰:“心无形无状,教人如何收摄呢?”僧稠禅师答道:“风没有形状,物动即知。心也没有形状,缘取外物即知。摄心无缘,就叫做定。”)

        四、问曰:五停十八境,见物乃名为定。眼须见色,心须见境,云何名定?

        答:见境即心生,物动即风起;风息而境安,心息即境灭。若心境俱灭,即自然寂定。

        (有学僧问曰:“五停心与十八种所缘境的种种境界,唯见物才能叫做定。眼须见色,心须见境,如何叫做定呢?”

        僧稠禅师答言:“见外境即是心起,物动即是风起。风止息而外境安,心念息而外境灭。若心境俱灭,便是自然寂定。”)

        五、问曰:既无心境同虚空,云何修行?

        答:心虽无形,而有大用,即是圣法。今称心体,即定即圣,即真即正。非业非懙,非邪非恧,即断三障,即成三学,即舍凡即圣法。

        (有学僧问曰:“心境俱灭如同虚空,那为什么还要修行呢?”

        僧稠禅师答曰:“心虽无形,而有大用,即是圣法。现在所谓心体即定即圣,即真即正。它既非业力也非烦恼,既非邪也非恶,当下断除贪嗔痴、成就戒定慧、舍凡成圣。)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慢下来,看一朵花开[234]

  • 慈悲的力量[339]

  • “不反弹”,一个人的人生就自然地顺了。[353]

  •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491]

  • 南怀瑾:说到底还是女性最伟大![532]

  • 慈悲心重的人,才有福报和福相[655]

  • 南怀瑾:佛菩萨才是多情人[641]

  • 爱别人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603]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628]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956]

  • 佛说:这五种人是“非人”必须远离……[811]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775]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748]

  • 用慈悲和利他,成就一份正业[769]

  • 醒醒吧!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1308]

  • 当你格局不够时,世上的破事最多[725]

  • 文殊菩萨的考验[1183]

  •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1266]

  • 弥勒菩萨的慈悲[1071]

  • 慈悲平等,是治愈一切的良药[115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