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4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32]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28]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90]

  • 做人,不能太飘[126]

  • 原来随和,是一种能力[103]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8]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203]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81]

  • 学会哄自己开心[16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85]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禅诗:六祖当年不丈夫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424   时间:2021-10-1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0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悟新诗
    【宋】死心悟新

    六祖当年不丈夫,
    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物,
    却受他家一钵盂。

        是谁这么大胆,敢说六祖不丈夫?这大胆之人,是死心悟新禅师也。

        死心悟新禅师(1044-1115),是北宋黄龙一派著名禅师,自号死心叟,俗姓王,韶州人.出家悟道,继席(继席是继承、继任的意思)黄龙法脉,与黄庭坚等人交好,学人云集多所成就,著有《死心悟新禅师语录》传世。

        这首诗的意思是:六祖当年也太不丈夫了。请人把自己的那首诗偈写在墙壁上,这也太糊涂了。明明在偈子中说了“本来无一物”,怎么后来还接收了五祖的衣钵呢?

        没有悟新禅师的这首诗,估计这么想的人也不会很多。但既然悟新禅师提出来了,似乎就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关于这首诗,说得最为精当的就是大慧宗杲禅师了:“且道钵孟是物不是物?若道是物,死心老亦非丈夫.若道非物,争奈钵孟何?”意思是,主要是看人们怎么看待这个钵盂,如果认为钵盂是物件的话,死心叟也不能算丈夫;如果认为钵盂不是物件的话,争不争钵盂,也就无所谓了。

        从禅理来讲,若看客认为钵盂是物件,是有无的“有”,而六祖偈子里说“本来无一物”,显然言行有相矛盾的地方,当然就不丈夫了。那么,悟新禅师写这首诗,也并不地道,他自己的眼里也是“有”是非的。也就是说,如果看客认为钵盂是物件,则六祖也好、悟新也好,都不能算是丈夫。

        但如果看客认为钵盂不是物件,是虚幻之物相,六祖受不受衣钵的行为,也只是幻相而已。那么,悟新禅师关于六祖不丈夫的言论,也就是不实之语了。这样的话,六祖还是丈夫,悟新却还是不能算是丈夫。

        这样一来,六祖、悟新是不是丈夫,其实不取决于六祖、悟新本身,而是取决于看客的一念之间。但是,无论看客怎么看,到此为止,现在悟新里外都不是人了,禅师也是聪慧之人,为什么要写这首引发矛盾和争论的诗呢?

        其实,悟新禅师写下这首诗,是借由六祖“本来无一物”这一段公案,来提醒学人参究禅理:缘生缘灭,本无自性,当体即空。本来无物,钵孟是空,六祖是空,故受钵孟亦是空,无所受之人,无被爱之人,亦无受之过程,三轮体空,本无所得。

        黄龙死心悟新悟新禅师能从一个耳熟能详偈子,找出悖谬,作为参究的话头: “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且机锋犀利,引人注意,显示了禅师超凡的智慧。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203]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309]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978]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362]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389]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357]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411]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441]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434]

  • 佛教里的“空”是啥也不干吗?隆相法师:该干嘛干嘛去[403]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699]

  • 人最大的智慧,是要有自知之明[636]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576]

  • 楼宇烈:很多文化人信了佛教,反倒没文化了……[774]

  • 智慧的念佛法[639]

  • 醒醒吧!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1079]

  • “机锋”、“有情”这些俗语在佛教中是啥意思?带您一次厘清![831]

  • 人性最大的愚蠢,是自以为是[688]

  • 没有这四样,善良就是傻[735]

  • 人不开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够[93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