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观自在”,观谁自在?首先是观自己的心自在,观世音菩萨观自己自在。化身菩萨说法,不是肉身说法。
心自在,不是一句空话,不受三界、宇宙法则的限制。
智慧没有达到彼岸,福德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自在不了。
为什么?声闻、缘觉不行,去不了其它佛国土, 不是彻底的自在,福德慧德不足的人去不了佛国土。
观世音菩萨是彻底的自在,十方佛国土,可以随意去化度众生。然后是自己自在,不是别人自在。
我自己自在,没证到自在谈不了。我们普通人能不能证到,有修证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体在这个世界,身心每时每刻都享受到极乐世界的待遇,和观世音菩萨的“定境自在”完全是一回事。
人只要好好修行都一定能达到,是可望可及的事情,可不是“僧道一般同”。
如果人人是佛,那我们还修什么?不发菩提心,只成就声闻、缘觉,最后就不得自在。
一般人认为“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那我还修行什么?
另外,十地菩萨还有一念无明未破,自在有限。
只有佛和诸大菩萨是彻底的自在、了义的自在;所以,修行人要累劫修行,积功累德。
概括地说,观自在的第一层意思是观我心自在;第二层意思是智慧到达彼岸的境界,圆融无碍。
“智慧的彼岸无极限”,是佛的境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从地界方位上说的;从实相上说,也是佛的境界方可知晓。
彼岸无极限的境界是圆融无碍,其他人都不能达到自在。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回来到通天河,把经书放到龟背上,最后被掉到河里,这是应了十事九不全之理,现在的法师,讲经说法,都有意无意留个破绽,只是在证悟上不误人。
在记忆的问题上可能是张冠李戴,有意无意使的障眼法,我们不要求全责备。
你盼出名他怕出名,他的境界和你不一样,他不可能把佛的智慧境界全部说出来。
另外,有所言说是显,无所言说才是真,你就那么相信语言吗?《金刚经》是一部破相的经,学佛人不执著,从眼下入手,修禅定从当下开始。
你静坐三年五年,若想求善知识请教点什么,法师会告诉你;或者当面指出你的问题或其他一些重话,当头棒喝绝不挑好听的说,明明差了,再顺你意说那还是菩萨行人吗?顺你说是误你。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