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5]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5]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1]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19]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3]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4]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6]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5]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1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金刚经解决什么?
     
    [ 作者: 济群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3313   时间:2021-9-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9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一定尚未树立正信。因为不明了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也就不知道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金刚经》来看,佛法就是解决“心”的问题。

        此经当机者须菩提向佛陀请教:“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发菩提心,为修习菩萨道的根本;降伏其心则是发菩提心所要达到的目的,《金刚经》就是围绕着这一前提而展开。

        降伏其心既是《金刚经》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

        我们在世间有很多追求,但无非是为了获得幸福人生。我们为寻求谋生技能而上学,为获得生存财富而工作,为建立情感依赖而成家,为造就健康身体而锻炼。这些虽也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幸福,却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事实上,最重要的恰恰是最不为我们所注意的,那就是我们的心。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世界之所以会呈现种种的差别,也是由于人心的差别。因为心的不同,这个世界才有文明与野蛮、道德与罪恶、痛苦与快乐、善良与丑陋、清净与染污、光明与黑暗的不同。

        我们要改造世界,获得人生幸福,无疑要从改造心灵下手。现代的物质文明,给人类生存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恐怖和不安。广岛原子弹的爆炸,使一座完整的城市和几十万人的生命,在刹那间就灰飞烟灭,这是多么可怕。科技本身没有善恶可言,既可用于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世界,问题只是在于,使用它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灵。

        如果我们的心中充满贪婪、嗔恨、愚痴、我慢、嫉妒,那么世界一定到处都是战争、谋杀、偷盗、抢劫、强暴、欺骗,那将是多么险恶的世界呵!

        相反,如果我们拥有惭愧、慈悲、道德、智慧,那么世界就会出现光明、和谐、安定的局面。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又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古人云,“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便是说明这个道理。风与月永远都是那样,但由于人们心境不同,所产生的感觉往往大异其趣。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感觉也是相异的。

        同样的饭菜,健康时感觉它可口香甜;病弱时又感觉它味同嚼蜡。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所谓的快乐,除了外在的环境因素,还需要主体的心灵去感受。

        当你感觉快乐时才是快乐,而感觉痛苦时则是痛苦。所以一个人快乐与否,实在不能从表面现象来看,只有当事者才是最清楚的。

        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倘若一个人心境不好,那么有钱痛苦,没钱也痛苦;有地位痛苦,没地位也痛苦;有事业痛苦,没事业也痛苦。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的不安定因素。

        如何降伏烦恼呢?般若法门告诉我们,要从通达空、无住入手。

        我们之所以产生烦恼,是因为六根缘六尘境界时,执我又执法,由我法二执起贪嗔痴烦恼。

        如果能以般若智通达我法本空,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色声香味触相,那烦恼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287]

  •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268]

  • 人生八个“好”,愿你全都有![512]

  • 金刚经:一生修行,八颗心前行[320]

  • 心中有光之人,才是真正的智者[471]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445]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518]

  • 心态对了,人生就顺了[549]

  • 比阳性更可怕的,是你的“疫情心态”[649]

  • 开悟,就是一个不断内在“清零”的过程![614]

  • 不识相!这三个字说到根儿上了[728]

  • 好心态,是治愈生活的良药[807]

  •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能适应这个机械、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811]

  • 南怀瑾:《金刚经》里的三大智慧,让你人生通达[900]

  • 世上最顶级的养生:保持松弛感![1748]

  • 心烦时如何调伏心态?[750]

  • 一篇文章读懂业力![1005]

  • 让人生变好的四种心态[966]

  • 人生要从淡薄中淡到最淡[882]

  • 人生变好的5种心态,请逼自己养成[101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