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4]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4]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6]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6]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0]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4]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1]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六祖大师的这首偈是大彻大悟的境界
     
    [ 作者: 梦参老和尚   来自:网络   已阅:2626   时间:2021-8-1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8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渐修与顿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梦参老和尚 讲解

        六祖参五祖的时候,他有个大师兄叫神秀法师。五祖说你们大家做个偈子,我这祖师位子要退了,我要走了——就是他要圆寂了,要传位给下一代。

        神秀大师做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说你这个身相似于菩提,像菩提树一样,菩提就是觉悟了;心是明镜,就是照着你,明镜是智慧的意思——“心如明镜台”,照着这个镜子别做坏事,照了一切。镜子随时要擦才照得见,善恶才分明,不做坏事,尽做好事,常常地把它揩干净——你身口意千万别犯错误,不起杀、盗、淫,不起贪、瞋、痴;“时时勤拂拭”,就是随时修行观照的意思,不让它落到六尘境界去,不要落到生死。五祖赞称他说:做的这个偈子很好,让一切众生不造业,他很快就成佛了。

        但是六祖大师的偈子,五祖没评论,怕他受害。大家争夺那祖师位——那时候也在争夺,并不是人人都看破放下了。六祖大师怎么做个偈颂?他写的“菩提本非树”,菩提哪里是树,“树”是形容的词;“明镜亦非台”,我们这个心不是什么“台”,用什么台来形容;“原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原来就什么都没有,就是咱们讲金刚般若波罗蜜;“何处惹尘埃”,哪里还会落尘境界?这是大彻大悟的。

        神秀大师教我们从“有门”入手,忏悔业障,礼佛拜忏,“时时勤拂拭”;惠能大师告诉我们开示悟入佛之知见,顿证菩提——这是顿证的,神秀大师是渐修的。“南能北秀”,神秀大师的法就传到北方来,在北方大都是渐修多;南方的大禅堂很多,开悟的人很多——北方是渐修,南方是大悟。但是这个话不是绝对的,南方也有渐修的,北方也有开悟的。但是我们现在是末法,两个都没有了,很少很少的。

        《金刚经》告诉我们,五百年之后的末法时期还有《金刚经》在,就是说我们诸位,凡是听到《金刚经》的一字一句、乃至一个偈颂,都能种善根,将来都能够得度。这叫有缘则相度,无缘对面碰到了也度不了,佛度有缘人!那我们大家都跟佛有缘,佛都在度;跟《金刚经》有缘,都得《金刚经》度。但是我们成道,这个缘恐怕很难了。读诵没什么困难,希望大家每天能读一遍《金刚经》,种这个善根。善根种下,一定要发菩提芽的,一定能得救的。

        如果你遇着什么危难了、困难了,不顺心,生活的资源不够,念念《金刚经》吧!一念就来了,不可思议。很多的道友一念就来了,一念没来怎么办?再继续念,相续念念不断地念。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说话的最高境界[310]

  • 10个哲理笑话,让你顿悟人生[488]

  • 遇事向内找,是一个人极高的境界[494]

  • 生命的最高境界,那么,境界究竟为何物?[713]

  • 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741]

  • 生命的最高境界![756]

  • 修行九重境界,看看修到哪[1121]

  • 开悟前“我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876]

  • 大处难处看境界,小处细处看修养[687]

  • 相处的三种境界:向上社交、向下兼容、向内安放[863]

  • 喝茶最好的境界:和、静、怡、真[1118]

  • 禅意思维的九个境界[928]

  • 这样能帮助你看得破、放得下,活得愉快一点[1104]

  •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这一个字![927]

  • 梦参老和尚开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1(上)[1417]

  • 沉默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1282]

  • 心随物转,何能格物?[1418]

  •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1334]

  • 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1654]

  •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188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