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24]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0]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2]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1]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6]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6]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1]

  • 对松悟禅[148]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世界名人谈佛教:原来他们眼中的佛是这样的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110   时间:2021-7-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7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偏爱《楞严经》,一生随时随地翻阅诵读;明太祖朱元璋痴迷《金刚经》,反复抄经多达几百遍……不止于此,佛学更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的哲学发展。究竟是怎样的魅力,让世界上许多具足影响力的名人为之改变三观,一起来看以下16位大咖的分享。

        ◆ 佛的基本教理

        持戒、禅定、悲愍,以及从私欲中彻底解脱出来,这就是伟大东方宗教——佛教的基本教义。——伯特《慈悲的佛陀》

        ◆ 安稳之桥

        佛法犹如一座以韧钢牢筑的桥,它能随风浪起伏而微颤,也能与多变的环境气候相适应,但与此同时,它又牢牢地捍卫着它的基础,并提供了一条通向永恒、涅槃之路。——普拉·康提帕罗《宽容》

        ◆ 唤醒人类的心灵

        的确,神秘的东方,这块孕育宗教的大地,以佛教赐予我们一个真实的启示,佛教让我们认识到:在人类的深处本能的具有一种道德的纯美与洁净,焕发它们,使其明光从想,靠的是人自己的心力而非任何神祇的力量。——查尔斯·戈汗

        ◆ 佛教超然于一切

        且不要管我是否是佛教徒,我对世界所有各大宗教都进行过研究,我尚未发现它们总有任何完美且具领悟力的思想可以来超过佛的“八正道”和“四圣谛”思想的,我为自己依止佛的这一教导,规范自己的人生,法喜充满。——里斯·戴维斯

        ◆ 佛教不是领我们去傻子天堂

        佛教是现实主义的,就在于它对生活及世界持一种现实的观点。它不是错误地把我们拽进傻子的天堂,也不是用各种假想的恐怖和罪恶感来吓唬折磨我们,它确切地、客观地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并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圆满自在、和平、宁静的幸福之道。——罗睺罗

         ◆ 佛陀的布教

        佛陀传教极为独特,他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宗教截然不同,他传教是让理想正义的鸟儿在离大地较近的上空飞翔,因为供给鸟儿身体所需的食粮来源于大地。——哈滋拉特·伊那亚特·康《苏菲的讯息》

        ◆ 和谐统一的宗教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宗教,它将是一个超越个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作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至上的,佛教是基于这种理念的宗教。——埃尔伯特·爱因斯坦

        ◆ 佛陀思想理论的高深是现代思想家们无与伦比的

        经历了漫长的形而上学的坎坷旅程,乔达摩终于摆脱了万物永恒阴影的束缚,成为一个对哲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哲学家。他提出并填补了近一半的伯克莱主教的理想主义理论。显而易见,乔达摩,这位玄妙印度思辨哲学的杰出者,其思想理论的精辟是任何现代著名理想家均无与伦比的。当今世界所有进步思潮都趋向于哲学和心理学,而非神学,神学二元论的帆船正飘向危险的礁滩,进化论和一元论的基本原理正被思想家们所接受。——赫克斯利《进化与伦理》

        ◆ 佛教徒不是他人的奴隶

        佛教徒不是哪一本书的奴隶,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奴隶,它不需要以牺牲自己的思想自由来换取一个佛的弟子的美称。作为佛教徒,甚至在佛的果位上,他完全可以自由地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这是因为,人人都是未来佛(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那兰陀长老《什么是佛教》

        ◆ 现代问题

        只要去读一段佛经便会发现,远在2500年前,佛的弟子们就懂得了比自己受称赞还要多的有关我们现代心理学上的问题,在那个时候,他们就开始研究这类问题并找出了它们的答案。——格雷厄姆·豪

        ◆ 第一个传教者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把全人类获得彻底解脱的博爱教理展示给人类的宗教,佛成道后,就派遣了他的六十一个弟子沿着不同的方向为人类的幸福安宁普施广教。——贾亚铁拉克《佛教与和平》

        ◆ 佛教从不强迫他人改变信仰

        佛教徒从不强迫任何不情愿改变自己信仰的人接受其思想或信仰,也不企图使用任何压力,任何阿谀奉承、欺诈哄骗的手段来获取自己观点的附庸,佛教布道师们从不在商业中心地以竞争的手段获取皈依。——玛拉拉赛克拉

        ◆ 佛教不是一种使人抑郁的宗教

        有人以为佛教是那种黯淡无色、使人抑郁的宗教,其实不然,佛教是教人以乐观向上的宗教,当我们阅读菩萨——未来佛本生故事时,我们由此知道佛是如何培养宽容和忍耐的完美品质的,这有助于我们在逆境中寻找快乐,在他人的福祗上生欢乐。——德国佛教学者  戈那铁拉克

        ◆ 永恒不变的原理

        即使是到了今天,佛教也不可能被视为是一个陈旧过时、一无所用的体系,因为佛教是根植于那些不可动摇的永恒不变的原理之上的思想体系。——格特鲁德·加拉特

        ◆ 知识是通往高尚之路的关键

        没有感官的快乐,生活还能维持吗?没有对永恒的信仰,人还能有道德吗?没有对上帝的崇拜,人还能去追求正直吗?是的,佛回答道,这些目标可以通过知识来获得,知识才是通往高尚之路的关键,是人生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知识能够把人带到和平、宁静的生活境地,从而使人不再在意和关心那些物欲世界的激动。——阿难陀·卡萨里亚亚那

        ◆ 议会政制来自于佛教

        多样化的合作行为体现了一种自治机制,这种自治倾向可能受到佛教反对婆罗门至上、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的思想的新思潮的影响和推动,我们可以从佛经中找到早期自我管理机构运作的事例,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远在2500年前或更早的印度,佛教僧侣的集会里能够找到我们当今议会制运作的雏形。

        集会的威严往往由一位特命官员来维护——即所谓今天的下议院议长的胚型,第二位官员被任命负责在必要的时候维持纪律——即今天议会的组织秘书的雏形,成员以提议的方式提出须商定的事务,随后付诸讨论,有时只需提请一次就可获得通过,有时则需要提请三次方可通过。而今天的议会在审议一项议案成为法律之前亦需要宣读三次,如果讨论中出现了意见分歧时,则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表决通过。——马奎斯《印度的遗产》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就度人上瘾了[236]

  • 内在的和谐与清静,是一切好运的源头![307]

  • 观音和地藏信仰[315]

  • 文殊和普贤信仰[575]

  • 自信的人都有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561]

  • 你信仰什么,生命就走向什么[755]

  • 如何应对那些你无能为力的事[663]

  • 什么是菩萨?[1045]

  •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972]

  • 生活中的“人间佛教”[990]

  • 人世间是灵魂的大考场,你能过关吗?[2041]

  • 该醒醒了!所为何事竟遭静波法师一记棒喝[1768]

  • 选择了信仰就需要面对与担当[1827]

  • 纵观历史长河,为何中国文人一面尊儒,一面讲佛[2124]

  • 人生和谐,找准自己的节奏[2054]

  • 中国信仰里的“神”[1975]

  • 这样做,中断业力,创造更好未来![2290]

  • 观世音菩萨有什么生命特质[2482]

  • 佛法与世间的和谐[2211]

  • 生命需要信仰[416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