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16]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07]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02]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13]

  • 远离你身边的“老实人”[117]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120]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66]

  •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11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56]

  •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101]

  •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114]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4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修心的十三种方法
     
    [ 作者: 茗山长老   来自:网络   已阅:2651   时间:2021-6-1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6月1日    佛学研究网

        01利他

        我常常思量“利己”,是我一人得利,而多数人受害;“利他”,是我一人受害,而多数人得利。一多相较,觉利己太藐小,而利他却很伟大,于是决定了意志:“宁可天下人负我,莫教我负天下人”。也就和经论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上士恒勤求、自苦他安乐”的意思相同。

        我就本着这个意志,与人合作,愿意多吃些苦,少分些利乐;与人交往,愿意多吃些亏,少讨些便宜。尤其利害冲突关头,切记先为他人打算:宁可舍己利他,绝不损人利己;最低限度,利他而不损己,或利己而不损他。所以我立身处世,发一言,行一事,抱定这一个观念:一切以利他为标准。

        02同情心

        民国三十二年冬,我在衡阳因交涉寺产,被无线电台台员用绳子吊起来的时候,身体感到非常痛苦,生命感到极大威胁,只得默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希求菩萨通知太虚大师赶快营救:早来一分钟,使我早脱一分苦,若迟来半点,恐怕就往生了;那时心中极迫切的情绪,非身历其境者不知。

    就因为受过那次痛苦的教训,之后看到或听到他人及众生受苦,就如自己受苦,很迅速地努力抢救:如见他人跌倒,立刻去扶起;他人急难,立刻去排解;他人碰伤或中毒,多方请医去医治;他人溺水或失火,不避嫌怨去援救;尤其看到他人被吊或鱼鳖鸡鸭被人倒悬,心急如焚,总要想尽办法去解救。这些都是由于我的同情心的驱使。

        03恒顺众生

        我当学僧,即随顺院长教师意旨,精勤修学;当教师,即随顺院长学僧意旨,认真讲课;当院长,即随顺教师学僧意旨,尽量栽培;当清众、执事、住持等,亦复如是,不存主观成见,随顺客观趣向,待人如是,待一切众生亦如是。我愿意有如春天的雨露,夏天的凉风,秋天的明月,冬天的太阳,江海的轮渡,大陆的车辆,空中的飞机……做时代所需要、众生所欢迎的一个人。

        04公而无私

        我为了护持佛法,解决寺庙与学校纠纷,保障佛教寺僧的权益,兴办僧学教育及公益慈善事业,曾于各地佛教会办过几百桩案件,打过几十桩官司,请过几次保护佛教的布告,不知走了几多路,说了几多话,用了几多钱,往往吃饭的时间过了就在外忍饿,衣服破烂了也无心再做,甚至身体病坏了也无心顾及。热心从公,忘却自己,只尽义务,不计权利,只顾天下肥,不顾自身瘦,总因为要学祖师为法忘躯,学菩萨为众生服务,学佛陀行慈悲之道。

        05不害

        我深信一切皆有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间或未报,乃是时期未到,故偶遇恶人憎我、妒我、谤我,甚至害我,我都不愿以牙还牙,以齿还齿;我想“自作孽,不可逭”,有自然因果存在,何用我去害他?我只可怜他的业障深重,善根浅薄,惭愧我无德感他,无法救他!而况害他,终致自他俱害,不害他,或可使他改过自新。看见他人阴谋害人,我也常以此意相劝。

        06广修供养
     
        我不贪穿,不贪吃,又没有一点嗜好,私人所得的衣物以及师友赠送给我钱,不用于佛教公益,即用于供佛施人;往往共办公益而各方捐款不足用时,便以私资补充,修建庙宇或装塑佛像、翻印经典,亦常随缘乐助:平日买仁丹、万金油、十滴水等药品,随时救治病人,又将多余衣服鞋袜饮食用物,随时舍给贫乏。有时打斋供众,有时出力帮忙,有时布施乞丐,有时周济难民;尤其人有急需,不敢说“有求必应”,但总想满人心愿;人有危难,不敢说“寻声救苦”,但总想尽力援助。

        07忍辱无嗔

        我虽不曾老,但养气功夫倒很有把握:在衡阳时,有一次我因房中遗失一本书,无意地问问同寮某师,某师认为我轻视他的人格,勃然大怒,指手大骂,我反陪笑向他解释。又有一次,甲师因挟嫌怀恨乙师,暗用我的名义,诬告乙为汉奸,并且潜入我房,偷盖我私章,乙被警备部提讯时,看见公文里有我列名盖章,信以为真,未几释回,便对我痛骂,甚至要和我拼命,我乃不动瞋心。有人因误会疑忌而责骂我,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甚至殴打我,我都逆来顺受,容忍无恨。

        像这一类的遭遇很多,我不但能够忍受他人的逼恼,更不愿自己逼恼他人。初,火气冲上时勉强捺下,久而久之,想发脾气反觉火不得上来了。我读熟了弥勒偈:“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沫吐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首歌好像为我写照。

        08戒杀放生

        我读过沙弥律:“上自诸佛圣人,下至蜎飞蠕动,不得故杀。”又读过古诗:“卷帘归乳燕,凿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莫点灯。”“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我把这些话,深深记在心头,所以最怕走路踏伤蚂蚁昆虫,最怕信手拍死蚊蝇虱虱;我不愿人家养猫,怕它咬死老鼠,更不愿人家吃荤,怕他多造杀业;我曾规定每年四月八日尽量买鱼放生,平时遇见失去自由的动物,随时随地方便救护,又常常劝人素食,劝人戒杀放生,以冀共感祥和,挽回世界劫运。

        09看护病人

        我在岐山遭遇两次最危险的大病,生命几濒绝境,承少康和尚等细微体贴,殷勤看护,赖以起死回生,因而感觉解除病苦,医药仅占十分之三,自己调养仅占十分之二,而看护人的功效实占十分之五;所以遇见他人有病,我很愿意看护。看护时,察其情况如何,按时进其汤药饮食;观其意向如何,随其意向代为动作;时时安慰他,处处顺从他,使其安心静养,勿行忧虑;到了临危之际,更要提他正念,助他念佛往生。

        10不说使人烦恼的话

        虚伪的恭维奉承,哄骗的花言巧语,诡诈的挑拨离间,粗暴的破口骂詈,都会引起人们的烦恼。我向来不愿说那一类的话,只愿说真实至诚语,质直柔和语,调停和解语,欢喜称赞语,使人听了,得到一种愉快的感觉!非万不得已,不说出一句使人烦恼的话。

        11和悦的容太迎人

        我晓得人讨厌的是愁眉苦脸,欢迎的是悦色和颜,纵使我有什么忧虑悲伤,总放在自己心里,不愿表面上令人难看;任他“人情冷暖,世态淡凉”,我仍是笑脸迎人,慈眼视人;而况“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岂可孤癖自高,骄慢自大?我参透了“今生人见喜欢者,前世见人欢喜故”,所以我待人的态度,总带几分笑容,还带几分谦光、敬意、恳挚、真诚。

        12弘扬佛法

        我学佛以来,精勤研习十余年,从佛法里悟解了宇宙人生的真谛,使我精神上获得无穷乐趣,无上安慰。深知佛法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可以解脱烦恼业障,可以增长福德善根,可以离苦得乐,可以成佛度生……只要人们信解修持,决定能得着这些功德利益。所以我不揣浅陋,随时随地,喜欢将自己所体验受用的佛法,以浅显通俗的字眼,或用纸笔供献人群,或凭口舌向人解说,一字一偈,不敢自秘,总愿人人同得法乐!同成正觉!

        13报恩的心愿

        我常常想到三宝的加护,父母的养育,师友的训导,国家的保障,衣食的由来,房屋的庇阴,舟车的运行,什物的现成,天地的覆载,日月的照临,自然的优美,社会的互助……在在处处使我感到温暖,感到他们恩德无穷无尽;又想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侄”,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的恩人;我虽以种种方便,实行慈悲,仍恐势有所不能,力有所不及,总难报答于万一;所以在每天拜佛时虔诚默祷着:“愿与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同离苦难,同得安乐,同出娑婆,同生净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修的入门实践方法[271]

  • 只有放下,才能做回自己找回自己[646]

  • 佛说远离贪睡的十种方法:试试看哪种好用[636]

  • 心修好了,话自然就少了![579]

  • 心量广大,后福无穷,扩大心量的几种方法![776]

  • 学佛快速入门的方法[1109]

  • 修心,是治愈一切的良药[815]

  •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915]

  • 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1199]

  • 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有方法[1035]

  • 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1334]

  • 多念别人的好,常修自己的心[1335]

  •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1326]

  • 你的心,听话吗[1879]

  • 修心:态度决定了人生的幸福程度[2400]

  • 把生病当成一场修行,就没那么痛苦了![2209]

  • 再坏的命运,也能用这种方法去改变![2032]

  •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1674]

  • 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2098]

  • 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缘[190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