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无竭[125]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80]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47]

  • 短短五句话,把人生说透了![124]

  •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126]

  • 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三[13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44]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68]

  • “慈悲者之城”与“涅槃城”[11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78]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38]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佛学基础:中国佛学略史
     
    [ 作者: 界诠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595   时间:2021-4-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4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一、经律论之翻译

        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有种种异说。为一般所公认有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和永平七年(公元64年)。但在此之前,即前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有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存口授浮屠经的记载(《三国志》、魏志﹒卷三十裴松之注)。最初有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以白马载佛像经卷来洛阳,后建白马寺。此为我国有沙门、有寺院之始。此二人并在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亦为译经之始。

        至汉末西域译经师相续而来,初有支娄加谶自月支国来,首译《道行般若》、《般舟三昧经》等。安世高自安息国来华,译经达九十余部。三国至西晋,有康僧会、竺法护等译师来华。东晋时有佛图澄、道安等传译。姚秦有鸠摩罗什来长安,广译大乘经论,且宏讲之,随后有佛陀跋多罗、昙无谶、菩提流支,译有《华严》、《涅槃》、《地持》、《十地经论》等流行于世。至陈真谛渐译唯识诸经论,至唐代玄奘时译传最富。至玄奘时译经分新旧之别,玄奘之前为旧译,之后为新译。还有义净所译亦间及唯识。开元时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专从事密教传译,宋时,施护、天息灾、法天亦从密部翻译。

        又曹魏时,昙摩迦罗译有《僧祗戒心》,立羯磨法授戒。至罗什始与弗若多罗共译萨婆多部之《十诵律》,事半未就,得昙摩流支及卑摩罗叉续成,为中国有广律之始。复由佛陀耶舍译出昙无德部之《四分律》。佛陀跋多罗共法显译之《僧祗律》。佛陀什译弥沙塞部之《五分律》。当时四并传行,唯后代独宏昙无德部之《四分律》。至迦叶遗律,唯传戒本,其广律未传。

        二、宗派之成立

        宗派之成立,首为姚秦时罗什译的中、百、十二门、大智度四论为主而立三论宗。同时以《成实论》为主,立小乘成实宗。以北凉昙无谶所译《大般涅槃经》,而立涅槃宗。以北魏菩提流支所译的《十地经论》,而立地论宗。以陈真谛所译《摄大乘论》,立摄论宗。梁达摩来华传佛心印为禅宗之起源。又有依《俱舍论》而立小乘俱舍宗。陈末隋初智者依《法华经》开天台宗。至唐时,重《四分律》的道宣,立南山律宗。玄奘西行东归开法相宗之端绪。杜顺、智俨、贤首依《华严经》,创华严宗。净土宗则萌芽于庐山慧远之莲社。成立于唐之善导。依善无畏等所传的密教而立密宗。

        除俱舍、成实二宗为小乘外,余均为大乘宗派,总称十三宗。涅槃、地论、摄论,归入天台、华严、法相,则为十宗。总结为大乘八宗,小乘二宗。

        三、唐末以来之变迁

        唐武宗毁佛教而各宗衰落,禅宗以简单易行,恢复后遂独盛弘,入宋之后,影响为宋明理学,与中国之思想界发生极大关系。如天台宗、华严宗之学说,赵宋以来亦流传不绝,而亦为能调和中国思想。至深入通俗之心理者,则为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说。普及民间者,则为密宗之诵持,与净土宗之度亡。历元明而入清,禅宗既衰,求简易笃切之行,颇有会归净土法门。而南山律宗,在宋及明清间亦有继承者,故至今犹不绝。

        早在七世纪顷,西藏国王双赞思甘普在位,极信奉佛教,遣大臣端美三菩提,往印度求之。留学南天竺七年,带许多经卷回国,根据梵语造西藏文字,翻译经典,为藏语佛典。元代忽必烈侵入西藏,采用喇嘛教,从西藏佛典译成蒙古大藏经。自元明时西藏蒙古的喇嘛教入居中国北方各省,但与华土僧俗未发生大关系。清代佛教衰败,诸宗不传,唯有喇嘛教盛行于西藏蒙古,当时清庭亦奉此教。此时居士弘传很多,如杨仁山,创立金陵刻经处,并从日本取回中国失传的唯识典籍。近几十年来,以日本及南洋西洋之交通便利,思想输灌之影响,遍究佛典,非拘泥于宗派传统,可谓佛教之新时代。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谈谈翻译与诠释──以《华严》数偈为例[856]

  • 学佛第一课 为什么要信佛?怎么信?[1774]

  • 西游记里的三藏法师与《心经》[3168]

  • 如何一门深入?[1681]

  • 宗派、宗风与北宋中后期曹洞宗的传承[2800]

  • 这8部经典佛经,你都读过吗?[3512]

  • 佛识慧集(二十八、二十九):经律论、戒定律藏[2410]

  • “南无阿弥陀佛”什么意思?翻译后肃然起敬,却少有人知[3128]

  • 界诠法师:不把佛法作人情[2556]

  • 不可不知!佛经的前世今生:从哪来?到哪去?[3739]

  • 从贫苦少年到中国佛学院的高才僧,他为何坚持弘扬律学?[2553]

  • 什么是佛?信佛,究竟信什么?[2893]

  • 《金刚经》的翻译和弘扬[3374]

  • 界诠法师专访|有人在尘世繁华中卑微,有人在遗世独立里无畏![2453]

  • 念佛欢欢喜喜,心要悲悲切切![2114]

  • 论华南全真道教的宗派关系[6899]

  • 五台山学构建之翻译研究视角[2260]

  • 竺法护的佛经翻译与汉地女性佛教信仰的发展[5103]

  • 佛经翻译与传抄为汉字发展增添新元素[2543]

  • 佛经的翻译与传抄对汉字发展的影响[276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