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20]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1]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8]

  • 十问时间[162]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70]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5]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21]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有眼睛没腿,一种有腿没眼睛
     
    [ 作者: 净慧长老   来自:网络   已阅:2456   时间:2021-4-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4月2日  佛学研究网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的道理,但由于他没有腿,所以不会有什么成就,所谓的理想不过是空想而已,懂得一点道理也不过是说食数宝。还有一种人有腿没有眼睛。尽管他的腿很健康,一天能走很多路,由于他没有眼睛,不过是盲闯而已,毫无方向地在那里走。也许走来走去,仍在原地方,根本没有挪窝。这种人,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因为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在佛教里边,有眼睛没有腿,比喻有理论没有实践。这种人往往把佛法的道理讲得一套又一套,修行的理路也懂得一点,但就是不肯去做,或者想做又下不了决心。这种人虽然能说,但由于不能行,所以他永远也不能到达目的地,永远只能停留在替人数珍宝的阶段。有腿没有眼睛,比喻对佛法的道理、修行的要领并不十分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只知道跟着人从形式上去念经拜佛。这种人修行只不过是盲修瞎炼而已。盲修瞎炼是不能够到达目的的。因为他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修,修行的路途当中有哪些问题,他并不了解。

        佛教既重视智慧,也重视禅定等实修,二者缺一不可,好比眼睛和腿。除了智慧和禅定之外,还有一个基础,就是戒律。智慧是眼目,禅定是身体,戒律是两条腿,所谓“慧目、定身、戒足”。这是从三学的角度来讲的。如果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讲,实践就等于是两条腿,理论则好比是眼睛。从禅宗修行的目标来说,“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能够从理上懂得我们每个人自己就是佛,懂得“自心是佛,自心作佛”、“佛向自心求,莫向心外觅”这个道理,并且能够说得出个子丑寅卯来,这叫理悟,或者叫解悟。理上有所明白,如果在事上不修,还是不能起作用;烦恼起来了你还是照样控制不住,多生多劫的习气毛病你还是戒除不了。所以理悟了,还要在事上接着修,一点一点地去落实。从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量无边的业,这些业习使我们只要遇到一点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分别、妄想和不平等的心,我们根本就不能做自己的主。

        所以,我们要在每一个境界到来的时候,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觉照能力,磨练自己。这就叫“历境验心”——在一切所缘的境界上来考验自己的心是不是平等,是不是光明自在,是不是能够解脱。在“事修”上,如果我们能够把“当面关”一一打得破,在一切所缘的境界上不起好丑是非之心,不起好恶之心,那就说明我们在“事修”上有了一定的工夫。“事修”离不开理悟的指导,反过来,“事修”的积累又能增进我们的理悟,两者互相增进,到了最后,我们就能够从解悟跃进到证悟。

        证悟和解悟有什么不同呢?解悟等于是看地图,看旅游指南;证悟就是我们根据地图或旅游指南亲自去走了一番,对于所经历的境界,一切都了如指掌,不会再有迷惑。修行的要求和目的,就是要“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解行并重,由解入行,最后入证。平常我们总在说如何修、如何学,真正到了节骨眼上,却不能主宰自己,往往为当下的烦恼所转,这说明我们在“事修”上下的工夫还不够,还没有达到证悟。

        “事修”是很具体的,绝对没有一点抽象的成份。比如说,问问你自己,在这一坐中,你作主了吗?恐怕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正念在作主,而是妄想在作主,无明烦恼在作主——腿子稍微有点痛,就赶快把它放下来,或者反反复复地在那里翻腾,或者听到一点响动,眼睛就睁得大大地,心里老想着是不是快开静了?正念一点作用都起不了。这都说明在“事修”上功夫还不够。现在连小事都不能作主,今后又怎么指望大事能作得主呢?

        什么是大事?生死就是大事。每一个出家人都说“我要了生死!”说得痛快,实际做工夫的时候,却又提不起劲头,对自己的承诺不能负责任。这是我们每一个众生,包括我在内,最大的毛病。如果不针对这个毛病对症下药,那我们学佛就始终停留在口头上,就像有眼睛没有腿子的人一样,永远到不了目的地。只说不修,就等于到佛门中白走一遭,一无所得,那是很可惜的。好比一个人到了宝所,却不识宝,空手而归,那不是浪费时间吗?对出家人而言,只说不修不但是空手而归,而且还要袈裟下失却人身,那更是非常可惜、非常悲惨的事情!

        所以我一再要求,每个人一定要发起痛念生死的心。怎样才叫做“痛念”呢?就是“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生死这件大事没有弄明白,就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悲哀!要发这样的痛念生死心是很不容易的。佛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却说这三界还是挺好玩的!出离心发不起来,修行也就自然谈不上。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生的痛苦,认识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认识到生死烦恼时时刻刻在逼恼着我们,你才有可能真正地发起出离心,你才肯真正地用功修行。

        希望各位同参道友,要趁着年富力强,把生死这件事情打发掉。把这件事打发了,你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你当下就证得了涅槃。我们每个人一定要认真地观照自己当下的心态是什么,是正念作主还是妄念作主。我们现在还谈不上绝对的“一”,谈不上“不二”,还要在“二”当中过,所以开始时,我们要分清什么是正念,什么是妄念。所谓“二”就是正念和妄念。要练习用正念代替妄念,用正念克服妄念,用一念正念来代替一切妄念,天长日久,我们的正念就能够作主。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纯一法师:禅的新时代阐释与当代价值[400]

  • “不反弹”,一个人的人生就自然地顺了。[376]

  •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三句话![416]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595]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618]

  • 一个人,经常心“动”,就很麻烦![546]

  • 人生处处是道,心不在即无分别[858]

  • 禅茶公案可不是只有个“吃茶去”![1187]

  • 净慧长老:六祖大师“二种三昧”[1140]

  • 净慧长老说做人最基本的六条准则,无论有没有信仰都该看看[1134]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282]

  • 净慧长老:做人的六条标准[1325]

  • 净慧长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为《弓和禅》一书所写序言[1359]

  • 《华严经》10个经典名句,若能参透,受益无量![1478]

  • 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1525]

  • 杂花庄严生活禅——净慧长老的华严思想[2320]

  • 正念:就是打掉妄念,让心在当下[1986]

  • 净慧长老:四大菩萨的精神[3037]

  • 师说:如何开启自性心地上的智慧?[2062]

  • 净慧长老:谨防“三俗” 力戒“四气”[200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