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9]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4]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60]

  • 做人,不能太飘[109]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8]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9]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0]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从佛那里,学到了什么?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923   时间:2021-3-13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3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如果一个人学佛修行修的很好,万缘放下,是不是就会脸上时时带着微笑,常表现出不拘小节,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呢?

        其实,如果你修到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并非你真正修好了。如同画圆,这好似来到了修行圈的半圆处,你必须继续往前画,画到“什么都无所谓”的相反面,修行才算圆满。真正圆满的修行人恰不是什么都无所谓,而是事事有所谓;吃一顿饭,走一步路,和每一个人打招呼,甚至与一只蚂蚁、一只飞虫相遇,都变得那样重要,因为那是当下生活的全部。

        不注重形式,并不是不要形式。当你往形式里灌入你的专注、你的喜悦、你的觉知时,那感觉有多棒?!且形式在这种喜悦、专注和觉知中“消失”了。所以,形式从来不约束人,只约束那些狡猾的、不老实的、不想踏踏实实修行的孙悟空一样的头脑。没有形式头脑多么高兴啊?从此它可以海阔天空,腾云驾雾了。但小心,你有可能中了头脑的计。

        没有形式,头脑无所皈依。没有皈依,又不肯修持觉知,从哪儿入手下功夫啊?那颗不定的心安住何处开始了解它自身?光思考吗?如果仅从思考中得到解脱,那仅仅是一种头脑禅、思辨禅,它所给你的是一种虚幻的自由解脱,一点也经不起事上的检验。所以,真正的修行者应该注意审查那些过分强调“不要形式”的教导。

        不管在家出家,修行人都不应轻易丢掉那端庄端正,丢掉端庄端正恰是头脑想要的,因为头脑惧怕“约束”。不丢掉端庄端正,也不是说你时刻板着个脸,板着个身子行住坐卧,而是时时觉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醒自己待在正觉正念里。待在正觉正念里的人,自然常常流淌祥和端庄的爱之光,这是修行人的光。

        学佛最重要的是“做”佛。如果一个人能够立刻“做”佛,那么他的所行就是佛行。在形式上做佛和在精神上做佛同等重要。有人只在形式上做佛,有人只在精神上做佛,有人在形式和精神上都做佛,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在做彼时刻我们能做的。作为佛教徒,我们学佛,除了读经,就应该学习像佛陀一样行走,像佛陀一样站立,像佛陀一样微笑,像佛陀一样待人接物……当我们完全活在佛性中时,已然没有形式和精神上的分别,一个人从里到外自然流露佛性之光:端庄端正,柔和安详。

        二千五百年前到今天,人的本质一点也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个幻象——人的本心没变,人的四大没变,因缘和合的规律没变,佛性没变,一切都没。

        佛教的师父是佛陀的化身,代表的是佛陀这个相,所以更应该行如佛陀,站如佛陀,走如佛陀,说话如佛陀,微笑如佛陀。不展示佛陀的端庄端正,怎能是佛陀的代表或化身呢?师父在前走,弟子在后面效法,这就是修行。

        佛法没有末法,末法只是说法。佛法在哪?在人心中;佛是谁?佛是每一位、每一个。有佛想、知佛念、作佛行,人人都是佛。学佛者,请像佛陀一样走路,请像佛陀一样呼吸,像佛陀一样吃饭,像佛陀一样咀嚼,像佛陀一样安卧,像佛陀一样注视,像佛陀一样微笑,像佛陀一样做人做事……如此,这就是遵佛奉教。我们常常不知道修行具体该做什么,除了学经,这就是修行的日常内容。

        作为佛的后人,我们常常腕上戴珠,项上挂珠,手里捻珠。捻着那十八粒佛珠,日夜呼唤着佛的名字,你真的记起佛陀的嘱咐了吗?你真的按佛陀的遗嘱做了吗?问一问自己:我“于国土成就威仪”了吗?我“严净毗尼”了吗?我“弘范三界”了吗?我“越诸尘累”了吗?……我“妙堪遗嘱”了吗?请自检点,自我审察,做一名真正的佛家人,不管是穿白衣还是身着黄袍。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到底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理念?[228]

  • 佛悟道悟了什么[322]

  •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380]

  •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626]

  • 即使是佛,也有无能为力之时[704]

  •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687]

  • 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728]

  • 永远不要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602]

  •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745]

  • 永远不要耽误自己[1133]

  • 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智慧,就是一种成功[1202]

  •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1886]

  • 佛并没有涅槃[1795]

  • 遇事最重要的5种能力[2131]

  • “信”不是信佛,不是信他人,是信你自己的心[1489]

  • 如何证明你与佛有没有缘?[1827]

  • 美从自然得,佛由心中生[1764]

  • 佛说的“五眼”,分别能“看见”什么?[1975]

  • 世上最厉害的后悔药[1875]

  • 有心就有佛[142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