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7]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0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1]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7]

  • 十问时间[161]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9]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21]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无事心能静,有事心能定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118   时间:2021-3-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3月4日  佛学研究网

        彻志之物,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无不为也。——庄子《庚桑楚》

        王阳明《咏良知》: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心是人生的主宰,世间的万事万物,各种变化,都会映照在心境之中,可以由心而变。

        任何时候,只要我心不动,一切终会豁然开朗。

        无事心能定

        普通人与圣人之间的差距,就在日常定心的工夫上。

        工夫浅的人,哪怕闲来无事,也难以定下一颗心。总是由心造作,想出一点事来,让自己担忧、烦恼、生气。

        种种杂念,搅扰得自己片刻不得安宁。

        工夫深的人,善于过滤外界繁杂的信息,始终保持内心的镇定。善于从有利的一面看问题,遇事不慌不忙,冷静地分析问题。

        王阳明一生的成就,多半出自涵养,小半出自学问。

        而他的涵养工夫,主要来自定心。

        他说: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

        在寻常人眼中,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二者无法混为一谈。而在王阳明眼中,定心的功夫就在平时,就在闲来无事时。

        《小窗幽记》中写道:独坐禅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炉,看达摩面壁图。垂帘少顷,不觉心静神清,气柔息定。

        人只有在闲来无事时,才会留心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

        独自坐在禅房中,煮一壶茶,燃一炉香,欣赏达摩面壁图。闭上眼睛,不知不觉中,心就变得安定而平和。

        为什么人难以认清自己呢?因为真心在外物动荡中被掩盖。

        就好像波浪迭起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水底的情况;

        只有当水平波静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清澈的水底。

        要学会把浑浊、动荡的心,慢慢澄清。

        只有让心安定,回复原本的澄澈,才能看清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会被境遇随意差遣。

        有事心能静

        生活充满了种种偶然与不测,很多人的心情容易因此受到影响。

        有一次,一个学生向王阳明请教:

        老师,我在安静时修心,觉得心里的意思还好;可是一遇到事,心态便大不相同了,这该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他: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

        必须要经受住世事的磨练,根基才更稳固,才能在有事时心能定,无事时心亦静。

        学会按心兵于不动,就能如静水般从容。

        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学会静心。

        遇到失意之事能处之以忍,遇到快意之事能视之以淡,遇到荣宠之事能置之以让,遇到忧愤之事能平之以稳。

        从容淡定,是一种活法,更是一种境界。

        王阳明说: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在工作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甚至狼狈不堪。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因为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

        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庄子在《达生篇》中说: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同样是下注,用瓦做赌注时,就心思灵巧,发挥正常;用带钩做赌注时,就有所忌惮,缩手缩脚;用黄金做赌注,就六神无主,昏招迭出了。

        同样一个人,同样的技巧,因为对外物看得过重,物欲遮蔽了灵明,内心反而变的笨拙。

        所以,一个人只有排除了心中的杂念,不为外物所累,才能追求心灵的自由。

        以一颗安静的心,隔绝外界环境的干扰,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真正的心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真正的心定,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而是在身负重任时,依旧能笑看秋月春风。

        无事心能静,有事心能定,如此才是真正的智者。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生命如海,心静才能领略大海的宁静[697]

  • 修心的最高境界[672]

  • 养好一颗心,人生就顺了[801]

  • 一心不乱的秘诀在这里 ![897]

  • 心静,心净,心境[886]

  • 人生五种“力”决定你的命运,第一种就不为人知[1160]

  • 心静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力量[1275]

  •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清空、清零、清静[1749]

  • 安于事安于道[1807]

  • 无论多忙,不要忘记与佛结缘![2206]

  • 培养自己的定力,要从这里开始![2412]

  • 逆境要稳,顺境要定,失意要达,得意要淡![2267]

  •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条条藏智慧![3504]

  • 学佛第一课 为什么要信佛?怎么信?[1908]

  •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有无定力[1841]

  • 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2210]

  • 最好的修行,就是静下来[2134]

  • 切记!不要这样讲话,会有境界来考验你![2105]

  •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2148]

  • 禅门公案:上风与下风[212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