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5]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2]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9]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9]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6]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6]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当心!这九种习气让人霉运不断(附破解妙法)
     
    [ 作者: 佚名   来自:上海玉佛禅寺   已阅:2371   时间:2021-2-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2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有人会自嘲“霉运附体”;有人会惶恐“被下了咒”。“霉运附体”时,你可能真“被下了咒”,但下咒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身的九种习气。若能用心使用文中的方法,则可一一破解,转霉运为好运。

        魔咒一:贪爱

        贪爱,驱使我们去追逐、贪求自己在意的东西,如财、色、名、权等等。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如:

        为了追求财富,不惜违法犯罪、铤而走险;

        为了买买买,刷爆花呗;

        为了维护自己喜爱的明星,怒怼他人;

        为了实现理想的相貌,一整再整......

        但不论是追逐过程中、还是求得以后都充满着痛苦:

        求而不得,所以痛苦;

        求而后失,所以痛苦;

        求而有得,但看到更好的事物不属于自己,所以痛苦。

        除了物质欲望以外,对宁静的环境、柔和的光线、舒畅的空气,乃至对修行给自己带来的清净境界的喜爱与贪恋,也都属于“贪爱”的范畴。

        魔咒二:恚

        恚,让我们对于那些违逆自己的人、事、物心生愤恨,甘愿去做损人之事,常见情形有三:

        有的人认为,是某个人造成了自己目前的境地,所以心头愤恨不平,想要报复对方,下次再遇上此人,要么咬牙切齿,要么发生口角,乃至动手打人;

        还有的人一直纠结于一件事,心头愤恨不平、闷闷不乐,甚至不想活了,这是对事情的嗔恨;

        还有的人,曾经遭遇过某个痛苦之事,从此,不但恨发生这件事的地方,连这个地方的人都一起恨,准备伺机报复。比如在一起案件中,恨法官没站在自己一边,继而恨法官所在的法院,最后看到公职人员就心生愤恨。

        魔咒三:慢

        慢,即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正确、什么都好,很难虚心接受善意的意见。通常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类是总和能力不及自己的人比较,觉得自己了不起,比他人强;

        第二类是和能力与自己相当的人比,但总觉得自己胜人一筹;

        第三类是当别人的能力胜过我们时,还自欺欺人地以为“我也不比他差多少,甚至更强”;

        第四类是纯粹以自我为中心,只在乎“我”和“我的”利益;

        第五类是明明自己尚不具足能力,却自以为无所不能;

        第六类是自己尚不具足能力,却偏认为自己没那么差,因此不思进取、自暴自弃;

        第七类是建立在错误知见上的傲慢,面对自己的恶行,不以为耻,沾沾自喜。

        魔咒四:无明

        无明,它会令我们远离理性,受贪欲、嗔恚、愚痴、怖畏等支配而行事,表现为感情用事、意气用事、茫然行事、疑神疑鬼等。

        魔咒五:见

        见,会偏转我们的认知与看法。通常分为三类:

        1. 不信四大皆空,认为我们的身体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生命有限,要去追求青春、寿命、美丽,以及占有能达到这些目标的事物。

        2. 在上述基础上,抛开很多条件,孤立地去看待事物。如看待生命,认为生命有限,人死如灯灭或认为此世命终后下辈子还可以继续当人;如看待事物,认为一时的拥有等同于永远拥有或一时的失去等于永远失去等等。

        3. 否定因果,不再相信善恶有报,不再相信积德行善,认为命运的结果早已在当初种下种子的时候已经确定,因此今生奋斗无用。却不知从种子种下到发芽结果,当中还有无数个因缘变化,可以令好的萌芽,令恶的止息。

        魔咒六:取

        取,会让我们认可上述错误、偏差的认知与见解,并且执着于这种错误的见解。

        或是令我们坚信通过某些错误的行为可以获得解脱或者取得某种成就,如赤手置入热铁砂中反复翻炒即可习得铁砂掌等。

        魔咒七:疑

        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或对他人善意的建议无法信任。

        如看病前先自行查阅网上关于病症的资料,随后对医生的诊断有所怀疑:网上说我这个病要这样治,和你不一样啊?你这样治有用吗?不是故意骗钱的吧?

        这里要注意的是,“适当的怀疑”并没有问题,但如果基于疑惑、寻得答案后,依然疑神疑鬼,就好像医生开了药、说明药效及理由后,依然不愿吃,或不按医嘱随意用药,这便是“疑”的坏处。

        魔咒八:嫉

        嫉,会让我们见不得人好,不光对于那些比自己名声好、财富多、能力强的人心生妒忌、不高兴。

        甚至就当看见他人获益都会心生不满,不能生起随喜之心,如看到他人股票大涨、升职加薪,也会冷嘲热讽。

        魔咒九:悭

        悭,会让我们变得“小气”,不光会让我们舍不得金钱,也会让我们对于快乐、知识等精神财富也不愿分享。

        如何摆脱这些“魔咒”?

        俗语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而我们往往会发现上述九种“魔咒”并非来自于其他“恶人”,而恰恰来源于我们自己,正如三祖僧璨的开示:

        曾经有个名为道信的沙弥参访僧璨禅师,请他为自己开示“解脱法门”。一番问答下来,心开意解:

        “谁束缚了你?”

        “没有人束缚我。”

        “那还需要什么解脱法门呢?”

        要想化解这些咒语,第一步我们已然做到,即知晓其本来面目,下一步便是在生活中时常观察自己是否中招,及时醒悟、停止、忏悔,并以“布施、忍辱、不妄语”等善行坚固自己的身心,增强自己对这些咒语的抵抗力。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欲![166]

  • 世上最厉害的福报,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772]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856]

  • 忍辱≠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660]

  • 不懂爱就是伤害,真正的爱不是约束、占有和控制[1060]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991]

  • 人生,是一场醒悟![724]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1411]

  • 人生幸福的奥秘,不要一味索取,而是学会布施[883]

  • 人如果成为物的奴隶,是危险的[957]

  • 文殊菩萨的考验[1457]

  • 这六种习气,是我们烦恼的根源,教你认识它、对治它![1512]

  • 有一种醒悟,叫成全自己[1094]

  • 嘿,可以把你的微笑布施给我吗?[1205]

  • 菩萨六度万行,为何“布施”第一?[1392]

  • 三种便宜不占,三种福气不贪!什么是真忍辱![1310]

  • 疾病是另一种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醒来[996]

  • 静波法师:忍辱,不是让你做缩头乌龟![1442]

  • 知道什么是无为?看了醍醐灌顶![1454]

  • 一个人痛苦的真正原因,看完醒悟了![177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