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2]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2]

  • 人生的底线[124]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8]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7]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1]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4]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禅学研究 >> 正文


    陈坚教授:也谈禅宗的“活”
     
    [ 作者: 陈坚   来自:网络   已阅:2138   时间:2021-2-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2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也谈禅宗的“活”
    陈坚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颜元(1635—1740)是一位力主排佛的思想家,曾写过许多辟佛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辟念佛堂记》,内中有曰:

        “自汉明帝乃西迎以死教天下之妖鬼,入我天朝,其号曰佛。五蕴皆空,是死其心及诸脏腑也;以耳目口鼻为贼,是死其身形也;万象皆空,是并死山川草木禽鱼也;推其道易天下,男僧女尼,人道尽息,天地何依!是并死世界宇宙也。”

        颜元对佛教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佛教就是“死”教,佛教的“空”,其含义就是“死”。佛教的目的就是要“死”掉一切。总之,在颜元看来“死”是佛教的终极关怀。上面这段引文就集中地体现了颜元对佛教的这种独特的看法。颜元排佛,一是因为他看到当时佛教的膨胀给中国社会造成了许多伦理上、经济上甚至政治上的问题;二就是因为他认为佛教讲“死”,与重“生”与“生生”的儒家相冲突。

        我们此处姑且不多谈颜元排佛的事,只看他的佛教是 “死”教这一观点。颜元的这一观点,充分地暴露了他对佛教的不了解或对佛教了解的肤浅。印度佛教原来虽然也讲“死”,但“死”并不是印度佛教的终极关怀,印度佛教的最终目的乃是要通过“死”来获得另一种“生”,即“来世永生”,这就是所谓的“涅槃”。因此,从印度佛教来看,颜元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如果我们再用中国佛教中的禅宗来检验颜元的观点,那么它就显得越发离谱。禅宗的终极关怀既不是颜元所说的“死”,也不是印度佛教的以“死”为中介的“生”,而是 “现世当下”的“活”。禅宗的“活”是通过“开悟”而实现事物“本来面目”。一个“开悟”的禅师,不但他自已的身心腑脏、耳目口鼻是“活”的,而且他触目所及的一切亦皆是“活”的:山川大地是“活”的,木石虫鱼是“活”的,整个宇宙都是“活”的。有一次,洪寿禅师听见柴垛上的柴扑落地上的声音,忽然有所省悟,于是作了一首《有省偈》,曰:

        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
        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

        洪寿禅师显然在一刹那间悟到了那“扑落”地上的“柴”、那“山河”、那“大地”并不是一般的尘物,而是显露着佛性的法身。“柴”、“山河”、“大地”从而整个宇宙一时都在他的悟境中“活”了起来。颜元指责佛教“并死山川草木禽鱼,”“并死世界宇宙”,这显然与洪寿禅师的“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洪寿禅师的这首《有省偈》很好地反映出了禅宗的真谛——“活”。在禅宗的视界中根本就没有“死”——不管“死”是作为一个动词还是作为一个名词;同时,禅宗也不满足于一般的纯粹的“生”[8],比如山野中的一棵树是一种“生”,但这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一般的“生”、纯粹的“生”。禅宗认为这样的“生”是没有意义和内涵的。禅宗的目的是要使这一般的纯粹的“生”变“活”,而不是要把“生”弄“死”。我们不妨用下图来近似地标示禅宗的意义位置:

        死                 生              活
        颜元所理解的佛教   儒家及生物学    禅 宗

        总之,禅宗是“活泼泼”的,而不是“死沉沉”的(禅宗给人的表面现象或许是如此)。禅宗的“活”不仅仅是指“开悟者”自身的“活”——这是主体的 “活”;而且还指他周围的一切事物以及整个宇宙的“活”:“悟者”看山,山是“活”的;“悟者”看水,水也是“活”的——这是客体的“活”。在禅宗开悟者的眼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死”的,“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三千大千世界,不管是有情的还是无情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本来面目中“活”了起来,一切都显露着佛性。

        最后,我们不妨再以青原惟信禅师下面这段着名的话来印证禅师之“活”。青原曰:“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青原在这段话中借助山水向他呈现的三种不同形态,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达到“开悟”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1)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2)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3)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在这三个阶段中,其中第三个阶段的山水就是“活”的山水,见下图:

        (1)            (2)               (3)
        见山是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见水不是水         见水是水
        山水与人没发   山水的“本来面”   山水的“本来面目”因人的

        生内在联系      目”被蒙蔽    “开悟”而显露,山水“活”了
        (假)            (空)           (中)
        (分别一切相)    (泯一切相)     (立一切相)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920]

  • 兔年最好的活法:柔[802]

  • 酒瓮里的真相[1472]

  • 你的烦恼,其实是一种假象![1469]

  • 想要有智慧?这个方法是最妙、最灵的!妙不可言的![1995]

  • 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亦是种活法[3139]

  • 佛法是一种健康的活法,是一种究竟圆满的活法[3288]

  • 庄子:不属于自己的活法,不值得羡慕[2786]

  • 佛法是种活法[2164]

  • 林清玄:佛法即是活法[2488]

  • 佛法即是活法[3717]

  • 王菲的活法和死法:或走火入魔 或立地成佛[3796]

  • 活法不止一种[4034]

  • “存人”与“原人”——颜元《存人编》与宗密《华严原人论》中的“人学”思想比较研究[6006]

  • 也谈禅宗的“活”[2825]

  • Original insights never fully present[4083]

  • 宋代禅宗对诗歌的影响研究[8499]

  • 宋代禅宗对诗歌的影响研究[8395]

  • 活法与宋诗[1154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