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5]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6]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7]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1]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5]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2]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掌握这四种“发心”,对我们有无穷的益处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867   时间:2021-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2月2日  佛学研究网

        在佛教中,“发心”是一件初入佛门就被要求做到,可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做不好的事情。一般来说,我们谈论“发心”时往往都会指明或隐含一个前提;如“发菩提心”、“发勇猛心”、“发长远心”等等。

        这些前提代表我们对内心状态的期许,或者说,我们想要控制内心转向这些目标,所以发心不仅关乎修行,更代表了我们对生命目标的选择,也是生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就像我们生活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一样,制定正念正业目标,懂得“善用其心,善待一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心呢?

        第一:耻有所不知的发心

        佛陀常教导我们要有忏悔心,要有惭愧自己许多不知现象,如很多的科技常识我不知道,很多的文学典故我不懂,很多的哲学理论我不明白, 如生活中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我都不健全,因而感到惭愧羞耻心。因为耻于自己不知道,这样才能激励自己发心多学。所以我们要广学多闻,要博览一切常识,不懂的我们就要多去学习。

        第二:耻有所不能的发心

        就因为耻有很多不知,惭愧自己有所不能,如我做事不周全,我教书不能尽职,我领导人不尽圆满。惭愧自己的无能,因此要发心,增强自己的能力,能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第三:耻有所不净的发心

        时刻参会自己的心地不清净,心里常常充满贪瞋烦恼,常常有侵犯他人的意念等,起心动念之间,我们是否常常心怀阴谋诡计,充满种种贪欲等现象。因此,要发心来改善自己、净化自己,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做的很好,那么我们就会松懈下来,不管是对于生活还是工作,每一件事都是如此。

        第四:耻有所不善的发心

        懂得忏悔、惭愧自己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如没有尽力去做好善事,所以今后要多发心多做一点善事,在有能力前提下,多布施,多带给别人欢喜,也就成就自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不懂爱就是伤害,真正的爱不是约束、占有和控制[240]

  • 发起一个正愿[357]

  • 真正拖垮一个人的是:只认死理的“理性”[637]

  • 善与人交的秘密:善运心理投射,人缘越来越好[676]

  •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601]

  • 太拿自己当回事,是一场灾难![678]

  • 佛以水譬喻七种人[1039]

  • 很多人分不清儒学和佛学[1303]

  • 正念:就是打掉妄念,让心在当下[1830]

  • 这四句话是《心经》的精华要理!见者增福![1793]

  • 布袋和尚的布袋里究竟装了什么?[1977]

  • 植树节:4个故事,说尽佛陀与树的不解之缘[1656]

  • 静待生命结束三年,95岁一行禅师在越南圆寂[2230]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1530]

  • 发心,千万别发错了[1359]

  • 不要怕自己根机愚钝浅陋[1357]

  • 人心本净,歇即菩提[1471]

  • 你应该知道,“布施”可不是“给”这么简单的事![2179]

  • 学佛的正念[2369]

  • 在家居士可熟读的十部经典[311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