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4]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4]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5]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6]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89]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4]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1]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佛教中的牛,真叫“牛”!一键了解佛法中的动物世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965   时间:2021-1-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农历辛丑牛年即将来临,你可能不知道牛与佛教有着殊胜的因缘,如著名的禅宗“十牛图”便是以牛来比喻众生的心;在佛陀的诸名号中便有“人中牛王”之称……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为啥“牛”在佛教中这么牛!

        1 佛法中的动物世界丰富、平等、有趣

        在佛教中,动物与人一样,都是独立自主的生命,同样受到因缘业力的牵制,但是也同样能够通过修行证得解脱智慧。

        事实上,佛陀在过去生中,就曾示现为动物身,以动物身来实践救度众生的菩萨行。

        诸佛菩萨在成就之后,为了救度众生,也常示现为动物,引导众生修行成就。普贤菩萨在《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中说,如果能一心精进如法修持,他将骑六牙白象现前,亲自说法,并常护是人。

        无论是寓意某种道理,还是象征诸佛菩萨的功德,或者是佛经中的故事,佛法中的动物世界丰富、平等、有趣。

        2 “牛”在佛法中的含义

        牛在佛教中也有很高的地位,被看作是具有威仪的高贵动物。

        譬如,称如来为“牛王”。

        在如来身相的八十种好之中,其中就有一项是“行步安平,犹如牛王”。

        “牛眼睫相”则是说佛陀的眼睫毛又细又长又顺,好像牛的眼睫毛一样。

        在佛陀的诸德号中,也有以“人中牛王”来称赞佛陀的德行广大无边,就如同具足大力的牛王。在《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二记载,如来能调御大众,所以称为“人中牛王”。

        此外,禅宗更以牛来比喻众生的心,如著名的《十牛图》就是以牧牛为主题分别以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原、入廛垂手来代表修行的十个境界。

        在《法华经》中,则以牛车来比喻菩萨乘,以大白牛车来比喻惟一佛乘,即大乘妙法。

        3 佛教中相关的词汇、典故

        牛皮龙须

        被牛皮以向日,则弥紧;系龙须以入水,则愈痛。

        喻人天有漏之福报,能伤法身慧命。亦喻名闻利养之损戒定慧。

        骑牛找牛

        禅宗用语。在禅宗里把向身外求佛的人比作骑牛求牛。

        如《景德传灯录》卷九记载,大安禅师曾参问百丈怀海:“修行佛法者应如何求佛做佛呢?”

        百丈回答说:“学佛者执著于求佛做佛,就像骑牛觅牛。”

        大安禅师又问:“如果认识到这种情形又会怎么样呢?”

        百丈说:“就像骑牛回家。”

        牛驴二乳

        《大智度论》卷十八谓如牛乳、驴乳其色虽同,牛乳枰则成蕴,驴乳枰则成粪,喻佛法同外道虽同说不杀不盗、慈悯众生、离欲观空等,“然外道语初虽似妙,穷尽所归,则为虚诳”,皆着我见,不同佛法之真实不虚。

        牛头阿傍

        在佛经中记载:一个著名的鬼卒形象名叫“牛头阿傍”。

        牛头阿傍这种鬼卒形象为牛头人手,两脚为牛蹄,力大无比、有排山倒海的势力,在地狱里专司吞吃罪人之职。

        牛头旃檀

        西域的一种檀香树。《正法念处经》:“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旃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

        牛头旃檀是旃檀中最香者,而且持久不朽,所以古来多用以造佛像、殿堂、器具等;粉末多供医药之用,油则供作香水原料。

        在佛教中,牛头旃檀除了是殊胜的涂香之外,也是极珍贵的材料,如三十三天宫善见城,城门就是以牛头旃檀香木所制成,散发出美好的香味。

        露地白牛

        “露地白牛”一词,禅宗用以喻指证悟究竟体达清净自在的悟境。“露地”指门外的空地,比喻平安无事的场所。

        也是禅宗公案名:北禅智贤禅师曾经于某年除夕的小参时,对大众开示道:“年穷岁暮,无可与诸人分岁,且烹一头露地白牛,炊黍米饭煮野菜羹,向榾柮火唱村田。何故?免见倚他门户、傍他墙!”以上的“露地白牛”比喻清净法身,“宰烹露地白牛、炊黍米饭、煮野菜羹”等表将所有境界打破、人法双泯以免落入境中。

        《法华经.譬喻品》中,以白牛譬喻一乘教法,从而指无丝毫烦恼污染的清净境地为露地白牛。

        《从容录》第十二则:“我衲僧家慵看露地白牛。”

        泥牛入海

        禅宗用语。比喻绝去踪迹、断了消息,就是一去不返之意。

        “泥牛”一词比喻心中思虑分别之作用。以泥牛入于大海之中即全然溶化,完全失其形状,所以也用来比喻观察的主体(我)及观察的对象(万法),两者相互交融,无有分别。《景德传灯录》卷八《龙山和尚章》:“洞山问龙山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往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梨牛爱尾

        犁牛即牦牛,爱着其长尾。《法华经.方便品》 云:“深着,如犁牛爱尾。” 比喻众生贪着于财、色、名、饮食、睡眠五欲。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做个大海型的人[221]

  • 活得孤独是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301]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435]

  • 与这四种人深交:养识、养志、养心、养人[581]

  • 和这三种人深交:养生、养心、养身[619]

  • 10则小笑话,有理,有趣,有深度![748]

  • 慈悲平等,是治愈一切的良药[976]

  • 吃素有五重境界,看看你在哪一层?[967]

  •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1334]

  •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他人[1397]

  • 变强大 是结束痛苦的最好办法[1815]

  •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别人![1578]

  • 明旸法师:学佛者应具足五心[1542]

  • 立场不同,请不要随意指责[2023]

  • 学佛要警惕三种不正确的心态![2662]

  • 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4260]

  • 禅宗公案:百年一梦[2383]

  • 每当遇到惹我生气的人或事,试试这个办法![2033]

  • 丰富自己:不要去追一匹马[1936]

  • 活得有趣,才对得起自己[219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