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三、《法华经》佛塔信仰产生的影响
《法华经》根据天台判佛陀一代五时说法,是与《大涅槃经》同在第 五时说出。语言学家从研究1082年书写的梵文贝叶完整无缺本(原由尼泊尔传入,藏于西藏 萨迦寺,现存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等语言,推定约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已在古印度某些 地方流通(参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268页)。但也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大约在公元一世 纪至二世纪问世,它与印度《摩诃婆罗多》或《罗摩衍那》同时代成立。《法 华经》在佛教的影响,从史料看没有其它经典超过它。在所有的佛典中,小乘和大乘佛典都 包括在内,属于大乘的《妙法莲华经》可以说是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部:迄今发现的梵文 佛典写本中,以《妙法莲华经》的数量最多:[39]在《高僧传》所列举的讲经、诵 经者中,以讲、诵此经的人数最多;于敦煌写经里也是此经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思想,主 要是站在大乘角度,融合三乘,归为一乘的思想。
《法华经》的影响很大,所以有关它对建塔的看法,在现实中起到不可估量的反响。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文,被后世推为楷书神品。如果看一下碑文内容,就会发现楚金禅师坚忍不拔的精神希世少有,也可看出《法华经》佛塔信仰对中国人产生的影响。《多宝塔》碑文说: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楚金禅师诵经建塔的事,感动了当时皇帝,得到朝庭大力支持,不久功德圆满,宝塔庄严。 并且楚金禅师“写《妙法莲花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
《法华经》佛塔思想影响深远,以致后来用多宝二字来作塔名的就很多。例如:北京颐和园多宝塔,重庆大足北山多宝塔,五台山显通寺多宝佛塔,普陀山普济寺多宝塔等等。
在《法华经》多宝塔中,多宝佛与释迦佛并坐的情景,对后世造像的影响颇大。现存最早释迦佛、多宝佛并坐的形像是甘肃永靖炳灵寺第169窟的壁画和造像。“释迦、多宝佛由一世纪初炳灵寺正窟初见,到五世纪中期以后,云冈、龙门、麦积山、炳灵寺,敦煌等北朝石窟中数目骤然增多。释迦、多宝佛成为最常见的造像。特点是云冈石窟,所占比例更大,往往和弥勒菩萨或三世佛同时出现于正壁主尊地位”。
多宝塔的出现产生了多宝佛像,多宝佛像的发展也扩大了《法华经》在信众中的影响。佛塔与佛像都是从事相出发诱导一般人的信心,二者都受到了大乘佛教的重视,特别是佛像,尤其突出。佛像与佛塔都是象征佛的,作为信仰对象,佛像与佛塔作用相同,二者并重。《离垢施女经》中,离垢施女十八问,佛回答说:“作佛形像坐莲花上。又以青红黄白莲花,捣末如尘,具足擎行,供养如来,若散塔寺,……则得化生尊导前”。这是佛像、佛塔并重的体现,《法华经》也是如此,经云: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 成佛道。……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皆 已成佛道。
造塔、造像供养都能成佛道,二者一视同仁。《法华经》也提倡法身舍利——经典的供养,所以一般寺院建塔同时具足生身舍利、法身舍利、佛像的供养。《法华经》佛塔信仰,推动了塔的信仰、佛像信仰、经典信仰三者相结合的历程;《法华经》佛塔、佛像、佛经三者合一的思想,大大丰富了后来建塔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了塔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
结 语
从供养佛塔功德、建造佛塔形状:对待佛塔与经典的看法,可以见到佛塔信仰的发展。佛塔信仰从释尊时代开始,佛陀涅槃后勃兴,阿育王时代达到 一个高潮。部派时期造塔不断向高大庄严方向延伸。初期大乘佛教的《般若经》、《维摩经 》对塔寺信仰有所转移。《法华经》出现后,佛塔信仰又得到极力崇敬。它以多宝塔涌现为 契机,鼓励造塔为重点,形成佛塔、佛像、佛经并重的格局。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