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4]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1]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41]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3]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6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2]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4]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7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6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你距离成佛,可能就差这一点点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838   时间:2021-1-1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当是非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或许看得清清楚楚,可若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是否能够及时觉察、明了这一切?

        我们先一起看一则故事吧,主人公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的舍利弗。

        有一次,某位施主送了一些很好的食物到僧团,那时有些年轻的比丘出门托钵去了,而几位长老比丘已托钵回来。施主就把食物平分供养僧众,长老尊者当然都有一份,不在精舍的年轻比丘也各留一份。

        但是,佛陀有规定“不残食戒”也就是当天的食物一定要当天吃完,过了中午就不能吃了。

        其中和舍利弗同住一间的一位年轻比丘还没回来,可是时间已快要过午了,有人向舍利弗建议说:“长老,眼看时间就要过午了,您为年轻比丘留的这一份,留着也是浪费掉,不如您把它用了。”

        舍利弗想想也是有道理啊!因为过了正午,这食物就不能吃了,丢掉又很可惜,于是舍利弗就把那一份必须咀嚼的食物也吃了。

        正当他吃完时,那位年轻的比丘回来了,舍利弗就告诉他:“哎呀!你回来晚了,某某长者送来美食,本来也帮你留了一份,可是你太晚回来了,所以我就吃了。”

        年轻的比丘听了心里很不欢喜就回他一句:“好吃的东西,大家当然都想吃。”

        舍利弗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他觉得只因为吃了他那份就被说得这么难听,好像说他很馋嘴一样,舍利弗就回应他:“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吃需要咀嚼的食物!”

        从那时候起,不管是早上或中午,他真的都不再吃须经过咀嚼的食物。时间久了,大家都很为他的身体担心,心想:长老为了这件事而拒绝食物,要如何是好呢?大家就议论纷纷。

        佛陀看到三三两两的比丘在那儿交头接耳,即问道:“你们在讨论些什么呢?”其中一位弟子就如实向佛陀报告。

        佛陀说:“这是舍利弗的余习未尽啊,在久远劫前,有一个人不小心踩到一条蛇的尾巴,蛇回过头咬了他一口!没多久,那个人的脚就肿起来了。

        家人很着急,赶紧请医生来,医生看了之后说,这是被毒蛇咬伤的,治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那条蛇抓回来,让它把毒液吸回去,他就不会有生命危险;另外则须以药物治疗,不过时间上可能要比较长。这两种方法让你们选吧!”

        家属觉得让蛇再把毒液吸回去,这方法最快了,于是就把那条蛇抓了回来,医生想尽办法要使蛇舔回毒液,但是那条蛇不肯就是不肯。

        大家又想了一个办法:生起一堆火要逼它就范。但是,蛇宁可爬入火坑也不愿意把毒舔回去。

        医生看到这种情形,赶紧把蛇拨开,不得已才用药物为伤者治疗。

        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又向比丘们说:“你们知道吗?当时那条蛇就是现在的舍利弗,那位医生就是我。当时那条蛇宁死也不肯吞下一口闷气,现在的舍利弗和当时毒蛇的习性不是一样吗?年轻比丘轻轻的一句:‘好吃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想吃!’他听了就不愿再吞食必须咀嚼的食物,这种习气不是很像吗?”

        舍利弗经过累世的修行,他的智慧那么高,平常说的话哪一句没有道理?平常哪一种是非看不开呢?但也仍有余习存在。

        凡人也是这样,人我是非在别人身上时,我们都看得很清楚,但是,若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时,却往往解不开,这是凡夫之所以为凡夫的习气。

        这些无明习气若能去除,那么距离成佛的目标就不远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个人越过越好的标志:嘴贵,耳明,心顺[286]

  • 人如果成为物的奴隶,是危险的[601]

  • 情绪管理三个阶段:无意识的发泄到有意识的觉察![643]

  • 人生于世,修好这四颗心[606]

  • 时间比眼睛更会看人[698]

  • 这六种习气,是我们烦恼的根源,教你认识它、对治它![827]

  • 现代人的症结:燃烧得太快,每天都在漏失能量(精气神)[744]

  • 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977]

  • 如何面对讲是非的人?[897]

  •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小聪明[780]

  • 遇事第一件事:先观察自己![1448]

  • 会算这三笔“帐”,永生永世不吃亏!有慧根的人才能懂[1226]

  • 如何化解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是非来临时,非得“忍”吗?[1569]

  • 当代学佛人不得力的几种原因?[3157]

  •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1815]

  • 能断烦恼即佛法[3840]

  • 佛法的修行,不是靠碰运气[2346]

  • 听闻佛法不是增加知识,是改变观念[2163]

  •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条条藏智慧![3247]

  • 人生苦短 不需要争[231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