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56]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01]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05]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41]

  • 老实“吃茶去”[101]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1]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2]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22]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91]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观音信仰的流行及其图象创制的经典依据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823   时间:2020-12-13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12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观音信仰早在公元一、二世纪在印度就已经流行,是大乘显教的一位重要菩萨。我国最迟在三、四世纪,观音信仰就已经开始流布,如中平二年185年支曜所翻译《成具光明定意经》中即出现观音名号。东晋时期,就已经有徐义、毕览、法显都曾因念观世音名号而获救的记载,可见这时观音信仰已经正式流入东土。历代高僧所翻有关观世音的经典,达八十余部。比较重要的经典有《法华经》、《观无量寿佛经》、《华严经》、《请观音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等。虽然我国早在东汉末期就已经有与观音有关的经典在东土传译,但在后世流布的有关观世音的经典中,以竺法护286年所译《正法华》和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花经》(406年)最为著名。北齐高欢开府时,卢裕泰译《高王观世音经》,北齐观音信奉开始流行起来。而南朝此时也早已有了观音信仰的思想观念,已经编撰出了有关观音应验记的系谱:东晋谢敷《光世音应验》宋傅亮《光世音应验记》宋张演《读光世音应验记》南齐陆杲《观世音应验记》等,尤其六朝高僧一再宣扬《法华经》、《观音经》,更增加了观音信仰的传播。由此可见,观音信仰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在民间流布,至迟在四世纪后半叶,观音信仰即已出现了。

        按照佛经的说法,观音菩萨乃是西方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所管西方净土(世界)的教化菩萨,又名“观自在”:

        观世自在者,即是莲花部主,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花,故名观自在。(南朝宋昙无竭译《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与大势至俱为阿弥陀佛的弟子。阿弥陀佛入灭后当继阿弥陀佛而成佛,佛号为普光功德山王佛。密教则以为与阿弥陀佛一样为三身之一,观世音菩萨是正法轮身(阿弥陀佛为自性轮身,马头明王为教令轮身),均指观世音是西方净土的教化菩萨。而依佛典所记,观世音在过去早已成佛,释迦牟尼佛,曾于无量劫前已是其苦行弟子,观世音为安乐、救治众生,故现为菩萨,于将来亦毕竟成佛:

        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众生故,故现作菩萨。(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

        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释迦牟尼)为苦行弟子。(《观音三昧经》)

        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涅槃之后,观音成佛,名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来,又《观音授记经》云:阿弥陀佛灭度后,补处而号普光功德山如来,盖均为方便示现也。(《悲华经》北凉昙无谶译)

        而《妙法莲花经·观世音普门品》对于观世音菩萨的救治众生苦难,作了全面的解说:

        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即得解脱,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能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小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钮械枷锁捡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姚秦鸠摩罗什译)

        以至于经商遇险、航海遭厄、怨贼当道、临危被害以至于求生男女、拔除众生心中“贪、瞋、痴”三毒,只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便现奇迹,观世音可适应不同人的需要而化现三十三身(连本身共三十三身)。所谓观音三十三身,是普门品所指观音菩萨因摄救众生的种种方便而呈现的变化身,《楞严经》的三十二化、藏传佛教的三十八应化身的说法,都是约数,是数量众多的意思,与普门品的三十三应化身含义是一致的,如果细化,《观音普门品》则有三十三应化身之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来部:佛、执金刚神

        二、僧尼部:辟支佛(缘觉)、声闻、比丘

        三、在家信众部:居士、居士妇女、优婆塞、优婆夷

        四、一般百姓:长者、长者妇女、小王、宰官、宰官妇女

        五、儿童:童男、童女
     
        六、外道:婆罗门、婆罗门妇女

        七、天龙八部:天(梵王、帝释、自在天、天大将军、毗沙门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六道任何众生只要遇有厄难,观音菩萨必定会闻声来救,以慈悲心对众生苦难广为救拔,“以种种形……度脱众生,于怖危急难之中,能施无畏”,于是观世音因其大慈大悲悯拔众生苦难的胸怀而被广大民众所普遍信奉。

        西晋南北朝时期,有关尊崇观世音的信仰在中土就已掀起高潮,南梁武帝和北齐高欢时期,则已有大量的观音造像存在了,直至唐而大盛。梁时志公和尚即宝志禅师被人认为是观音菩萨在尘世的化身:

        有陈御者,举家事志甚笃,志常为其现真形,光相如菩萨相。(《高僧传》)

        帝(梁武帝)尝诏画工张僧繇写师像,僧繇下笔辄不自定。师遂以指 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殊丽,或慈或威,僧繇竟不能写。(《五灯会元·卷二》)

        宝志寂灭后,其图像于南北朝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常跣行街巷,执一锡杖,杖头挂剪刀及镜,《高僧传》卷十)。而至于唐代,又有西域僧伽和尚于高宗显庆二年来唐,往来京洛吴楚,身执杨枝,混于缁流,行化五十三载,世称观音菩萨现身,中宗景龙四年坐化,俗龄八十三岁。曾于泗州贺跋氏乞舍为寺,现十一面观音像,“其家举族欣庆,倍家信重,遂舍宅焉”。僧伽去世后,图像写遍燕蓟,大历年间写貌入大内供养,五代周世宗平江南后,泗州僧伽大圣造像,遂便行天下,直至西陲等地。随着观世音信仰的流行,他的道场也由印度布恒罗迦山(印度提纳弗利县,见《华严经》、《大唐西域记》)转到了浙江省定海县的梅岑山(即南海普陀落伽山),唐代大中年间已有了观音的道场,北宋时宋神宗赐建“宝陀观音院”,指定普陀山专供观世音菩萨,普陀山终成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观音菩萨终于在中国落地生根,普陀山与峨嵋、五台、九华一齐成为东土四大菩萨道场之一。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观音信仰与《观世音菩萨授记经》[86]

  • 慢下来,看一朵花开[536]

  • 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689]

  • 刻意练习:从知道到做到的唯一桥梁[1064]

  • 心中有春天,所见所闻无不是春意盎然[1648]

  • 浅谈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推动[2200]

  • 人再老实,三件事不能“忍”,退一步就被瞧不起[2094]

  • 佛陀喊话:过年莫贪杯,醉酒有36“患”![2224]

  • 密宗造像中的观音信仰[2769]

  • 慈悲为怀:性别视域中的观音信仰[2369]

  • 略论古代浙东沿海地区观音信仰的海神化[2626]

  •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2211]

  • 毁灭佛法的不是异教 是佛弟子自己[2814]

  • 人生的境遇,皆早有前缘[3117]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2802]

  • 人不可不读书!8本书带你走进佛教[5416]

  • 苏东坡:幸福总在平凡里,只问珍惜[3438]

  • 当逃避成为捷径 这是真正的“佛系”?[2890]

  • 佛教故事|月光童子的水观禅定[4876]

  • 六位佛教高僧大德的临终遗偈,令人受益无穷![489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