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功德到底是什么?
南朝梁武帝是一位传奇皇帝,治国理政出色,人民富足。他对佛门情有独衷,“舍身寺院”被大臣赎回,在全国大范围的盖寺安僧....
他认为自己应该积累了不少功德。结果遇到达摩大师,说他并无功德(当然福报是积累了很多)。
梁武帝一听第一句,就懵了,不及细问有无福报,盛怒之下就拂袖而去。
六祖告诉你功德是什么
那么功德究竟是什么呢?要求有多高?梁武帝真的不够格吗?
《六祖法宝坛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宣化上人解释:
六祖大师说,功德是属于法身一方面,不是修福就是功德,所以“师又曰:见性是功”:六祖大师又说了,说什么是功呢?你见性就是功。见什么性呢?见你本来自性,本有的光明妙性是功。你若有功夫,就可以见性。
这功,怎么叫功呢?譬如你坐禅,初而勉强,久而自然。你刚刚一打坐的时候,觉得腿痛,腰也痛,等你把腿降伏,把腿战胜,腿也不痛了。你腿不痛,这就是功,这就有功了;你腿痛,那你就是没有功。
怎么叫见性呢?见性,就见你自己的本来面目了。你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呢?那得要你自己去找,我现在不能告诉你;我告诉你是个什么样子的,那你还没知道呢!
因为那是从外边得来的,要你自己自性自悟:“啊!我本来面目,就是这个样子!”可是要经过善知识印证你是否见性,不是说我自己封我自己做国王,我就是皇帝,我就是菩萨。好像以前那个嬉皮到这儿来,吃的毒药毒得他说,他自己就是菩萨;这简直是魔,真是魔鬼。
平等无私是德
“平等是德”:平等,就没有自私心,一切都平等,无党无偏,对任何人,也不自私,平等待遇一切众生,最公平了,大公无私。你能大公无私,这就有德行。
外行于礼是德
“外行于礼是德”:自己心里要谦下,看谁都比我好,不要自满。中国有一句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怎么叫满招损呢?好像这一杯茶,你倒满了还倒,就要往外流,流到外边去了,没用了,这叫满招损。
谦受益,谦就是客气一点,谦虚一点,你才能得到益处,不是说:“你看我!我是最大了,我是第一了,你看我这么聪明,你们不懂的,我先明白了。”这佛法不怕你不明白,就怕你不行;你不明白不要紧,你若不行,那是没有用的。你光明白,不去行,那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缺德?
“不离自性是功”:你常常回光返照,常常见着自性的般若,你见自己的本性,常生般若的智慧,这就是功。
“应用无染是德”:你用你般若的智慧,应用无方,变化无穷。应用,就是无论你怎么样去做去,都是对的;但是可要无染着,不要做那些不洁净的事情,这就是德。
“若觅功德法身”:假设你要立功德,想找功德和你的法身。你法身也就是功德所成就的;你有功德,法身也就成就了。
“但依此作”:你要依我所说的道理这样去做,“是真功德”:这就是真功德。
为什么缺德呢?
“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因为吾我自大,自己把自己看得太大了,甚至自己看自己就是佛:“你看我,我就是佛了!”你看有多大!好像某某人,先提一个说:“某某法师是开悟的,但是我和他是一样的。”
他自己不说自己开悟,说某某法师是开悟了,他和这个开悟的法师,是一样的,那就是自我介绍,说我是开悟的。这就是吾我自大,所以绝对没有功德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