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在鲁迅先生书桌上,我看到一尊观音菩萨,在一个小镜框里。
先生是与佛有缘的。
许寿裳曾写道“民三(1914年)以来,鲁迅开始看佛书,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
在1914年的《鲁迅日记》中,先生记录下他购买的八十余种佛教书籍,其中有《释迦成道记》、《金刚般若经》、《发菩提心论》、《大乘起信论》等。
1915年7月,先生逐句校对佛教寓言集《百喻经》。为母祝寿时,先生委托金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一百册,前后捐款洋60元。印成后尚有余资6元,又拨刻《地藏十轮经》。
1916年,先生购买《净土经论》、《妙法莲华经》等;并以13个晚上抄录《法显传》。《法显传》记述着东晋高僧法显为求取佛经,渡流沙、越葱岭、泛沧海,舍身求法的事迹。
1936年,先生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对于舍身求法的僧人法显、玄奘,先生认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先生与佛教结缘,并非始于1914年。先生幼年时曾拜长庆寺住持龙师父为师。1936年,已享盛名的先生写下《我的第一个师父》,回想那位“半个世纪以前的最初的先生”,虽然“我至今不知道他的法名,无论谁,都称他为‘龙师父’”。
先生书桌上的观音菩萨,是梁启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察河北正定大佛寺时所拍摄的。回到北京后,梁思成拜访鲁迅先生,这张照片作为礼物留在这里。
这尊观音,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下垂,他右腿屈起,搁于左腿之上,右手搭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这一姿势,与凡人无异,因此,她最易让人亲近。这尊观音菩萨,因与殿中的主佛释迦牟尼相背而坐,被称为“倒坐观音”。先生非常喜爱这尊观音,赞其为“东方美神”。
——问观音缘何倒坐?因众生不肯回头。
先生知道,正是因为众生不肯回头,所以菩萨才发愿救度人心。
先生自问,救度人心应该走哪条路?他试着给出答案,“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行走柏油路面上的人,很难理解先生当年披荆斩棘的艰辛,以及那血淋淋的代价、找不到路时的彷徨。
先生决意不再做那个时代的彷徨者。他想,人心沉迷时,善意的劝慰已经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他决定做“狮子吼”,来振聋发聩。
先生以金刚怒目的方式关注民生,以菩萨低眉的心肠写救世的文章。
先生书桌上的菩萨,一直在他抬眼可及的视线里。
因此,先生知道,虽然自己在孤独地行进着,但并不孤单。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