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1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06]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17]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4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28]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70]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6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7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77]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30]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85]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6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佛教故事:事实告诉我们 修行的根本是去除“我执”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241   时间:2020-10-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10月6日  佛学研究网

        有一次,婆罗奢那婆罗门的一位学生,名叫郁多罗的少年,来拜访佛陀,佛陀问他说:“郁多罗!你的老师婆罗奢那婆罗门,教你们如何修根了吗?”

        “教了,尊者瞿昙!”

        “怎么教呢?”

        “尊者瞿昙!婆罗奢那老师说,不要去看、不要去听,就是修根。”

        “郁多罗!照这样说,盲眼人是修根修得最圆满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只有盲人,才能完全做到不去看。”

        这时,在佛陀后面执扇搧佛的尊者阿难,不禁接着问:“郁多罗!照婆罗奢那的说法,耳聋的人也是修根修得最圆满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耳聋的人,才能完全做到不去听。”

        郁多罗少年被这样一反问,竟楞在那儿,沮丧得无言以对。

        这时,佛陀为了打开僵住了的场面,对尊者阿难说:“阿难!婆罗奢那婆罗门的教法,与贤圣者法律中,最上等的修根方式不同。”

        把握了这个佛陀引导问法的机会,尊者阿难赶紧问:“世尊!但愿为比丘们教说贤圣者法律中,最上等的修根方法,让比丘们依您的教导修学。”

        于是,佛陀说:“阿难!仔细听!仔细思惟!我来为你们说。当比丘眼睛看东西、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触、意念识,有了辨别认识后,对合意的想提起厌拒就能保持厌拒;对不合意的想提起不厌拒就能保持不厌拒;对无所谓合意不合意的想提起厌拒就能保持厌拒;想保持不厌拒就能保持不厌拒;想避免厌拒与不厌拒就能保持平静、专注、正知。阿难!这就是解脱圣者法律中,最上等的修根方法。”

        “世尊!那怎样是贤圣者法律中,贤圣者的修根方法呢?”尊者阿难继续问。

        “当比丘眼睛看见东西、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触、意念识,有了辨别认识后,生起了合意的,或不合意的,或无所谓合意不合意的感受,深知那都是因缘所成的有为法,而即予以舍离,就如眨眼、弹指、唾沫……那样地容易、迅速。这就是解脱圣者法律中,贤圣者的修根方法了。”

        “世尊!怎样是贤圣者法律中,修学者的修根方法呢?”尊者阿难再问。

        “比丘眼睛看见了东西、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触、意念识,有了辨别认识后,当生起了合意、或不合意,或合意不合意兼有的念头时,能对这种念头的生起,感到惭愧、羞耻与厌恶,这就是解脱圣者法律中,修学者的修根方法。”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如果你不明白敌人是你自己,你会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埋怨他人或改造他人[246]

  • 禅修的入门实践方法[283]

  • 公案:我不会佛法[481]

  • 只有放下,才能做回自己找回自己[652]

  •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念头和思维[529]

  • 佛说远离贪睡的十种方法:试试看哪种好用[647]

  • 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662]

  • 心量广大,后福无穷,扩大心量的几种方法![779]

  • 学佛快速入门的方法[1117]

  •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929]

  • 默念这三句话,也许事情就会发生改变[952]

  • 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1208]

  • 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有方法[1039]

  •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1330]

  • 怎样理解“无我”?[1917]

  • 为什么我们总有“看不惯人”的心理?[1393]

  • 很多人栽在习惯中,偏离了学佛的初衷[2680]

  • 再坏的命运,也能用这种方法去改变![2038]

  •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1985]

  •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16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