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4]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0]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39]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2]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61]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1]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3]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70]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6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 作者: 清净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236   时间:2020-9-29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9月29日    佛学研究网

        一个老居士向清净哭诉:自己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在一个寺院斋堂长期护法,寺里经常来一些不懂规矩的新居士,由于怕新居士做错事背因果,所以就经常批评他们,结果就吵架,后来居士们都不来寺院了。寺里住持师父为此不高兴,就很严厉的批评自己。老居士很委屈,觉得自己一心为了寺院,却不被理解。

        清净讲了一个“宫门恶官”的故事:

        战国时,楚王问陈轸(纵横家)道:“我对待贤士,够尽心的了。然而天下的贤士,却不肯聚来,这是为什么呢?”陈轸说:“我年轻时,到过燕国,寄住在燕市的客舍里。那里前后有许多客店,其中东边的那家最好,但去的客人稀少,有时整天不来一人。打听一下缘故,原来是东边那家有恶狗,听见人声就出来咬人,现在您的宫门前,莫不是也有‘恶官’吧?”

        清净说:“学佛有早晚,修行有深浅。居士们就好像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层面都有,对于刚入门的新居士,要像对幼儿园的小宝宝一样,哄着,护着,引导着,慢慢提升。我们作为老居士,要慈悲,要祥和,要警惕自己:野心膨胀,自以为是;冒充管教干部,视新居士为仇寇,恶言相向;看似严格要求,其实是欺负新生;自称教化众生,实则伟人情节膨胀。这些都是忘失观照,修行上不进步,却令贪嗔痴膨胀的结果。师父辛苦建寺院,就是为了安僧办道,广度众生。你处处挑新居士们的毛病,搞得自己烦恼,大家烦恼,寺院没人敢来,确实不妥。”

        居士说:“我是希望寺院来的居士都懂规矩、重修行,不愿意看到他们像群野孩子一样,失了管教。不懂规矩的不愿意他来我们寺院。”

        清净讲了一个“贡父妙语”的故事:

        往年士大夫们很喜欢谈论水利,有一人说要抽干梁山的水,把它改造成农田。别人便问他:“梁山泊是古代的巨野泽,面积有好几百里,现在如果抽干了它的水来造田,可是一到秋夏之间洪水汇集,把它们容纳于何处呢?”

        刘贡父刚巧在屋,不慌不忙地说:“这有什么关系,只要在梁山泊的旁边凿一个大湖,面积大小正好与梁山泊等同,不就可以容纳那些积水了吗?”

        满座的人大笑,那个说要改造梁山泊的人,羞得无地自容,不再提起此事。

        清净说:四宏誓愿教导我们要“众生无边誓愿度”,寺院来的都是守规矩的老居士固然好,可谁也不是天生就通达佛教礼仪,都是慢慢培养的。光要老居士,新居士去哪里呢?没有新居士,将来哪还有老居士呢?面对芸芸众生,我们要运用“正思维”,以欢喜心对待:寺院来人,当生欢喜,众生欢喜,诸佛欢喜;见老居士,当生欢喜,善事于佛,护养一切;见新居士,当生欢喜,怨亲平等,永离贪着。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下济众生[418]

  • 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542]

  • 佛说:这五种人是“非人”必须远离……[602]

  • 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609]

  • 跋山涉水,只为众生[962]

  • 愿求无上佛道,度脱一切众生[743]

  •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1041]

  • “十方佛”是指哪十方?他们的佛国名字超级美![1214]

  •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带水![1067]

  •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1180]

  • 什么叫众生[1523]

  • 梦参老和尚:这个“舍”真的很不容易[1637]

  • 如何在喧嚣尘世中保持一颗纯洁的心?[2796]

  • 殊胜节日︱辛丑年农历七月十五,恭迎佛欢喜日[4165]

  • 七月半“不可怕”,祭祖,利益七世父母正当时![4677]

  • 念念为众生,事事皆佛法[2605]

  • 利他时也要想想自己的动机![2178]

  • 慈眼视众生:带你走出社交恐惧[2211]

  • 为众生发菩提心,修成的是“自己佛”[2378]

  • 佛时刻念众生,众生则时时把佛忘记[207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