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智慧的重要性
净界法师
有一个人出生在小国家的乡下(当时印度有十六个国家),一个很贫穷的家庭,后来他觉得人生非常痛苦,就拜优婆拘多尊者为师父,修习禅定。
他通过长时间的专注,就从初禅到二禅,到三禅,乃至于到四禅,最后成就了四禅。
他在禅定中又成就了五种神通,这时,他是有了过人之法,(神通变化)那不得了!
一天在禅定的时候,他打了一个妄想,他想:我现在有了禅定,又有神通,我如果能够回到我过去的家乡,看看我过去的亲戚朋友,他们会对我表示很多很多的赞叹,就起了这个念头。(人们喜欢衣锦还乡,不然总有锦衣夜行的感觉,但这种行为是否有过患呢?)
当然这个念头是一种妄想,他应该要把它消灭,结果他没有选择消灭,而是随顺这个妄想就离开了他的处所,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以后,他就显神通,很多人看到他显神通,就报告国王。国王很欢喜,就把他请到王宫对他作种种的供养。
后来他在长时间的供养当中,一个人处在富贵的境界,又没有我空、法空的智慧,就容易放逸,最后就把禅定给失掉了。禅定失掉以后,国王就把他赶出去了。
没办法,他也没有一技之长,就做一个乞丐。他做乞丐乞讨的时候,又感染细菌,双目失明,最后是做了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比当初的穷人还要惨烈)
后来有一天,优婆拘多尊者在禅定当中知道这件事,就告诉弟子说:“诶,我们去一个地方看看某某人好不好?”
大家说:“好,这个人有禅定,有四禅又有神通,我们去参访参访他。”
结果优婆拘多尊者到了他的家乡,看到一个在路旁又贫穷又肮脏,双目又失明的乞丐。
优婆拘多尊者说:“这个人就是当初的那个某某人。他本来有四禅,又有神通,一念的差迟,变成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
这件事情就是说:对于你心中所产生的妄想,你一定要好好地判断它是一个功德相,还是一个过失相,一定要产生一个正确的判断抉择。
当然你要能产生抉择,就要不断地听闻经、律、论三藏的智慧。
这个意思就是说:前面的五度是没有眼睛的——如盲;这个六度(智慧)就是一个正确的引导。我们走到前面有一个坑的时候,要善知回避。印光大师也说,修行人,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句话就是智慧的观照。
人们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但是你知道你的使命是什么吗?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有两件事,人生只有做两件事:第一个来还债,把过去的债还完。第二个更重要,创造来生;第一、“酬偿过去”,第二、“创造未来”。这时候你对今生的态度,你如何用智慧去面对你的生命,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人生的重点在“过程”,你重视“结果”有什么好处?结果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临死亡,结果是每一个水泡都要破裂,没有一个例外,你福报再怎么大,这个水泡也要破裂。
问题是在破裂之前,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破裂,那你的智慧就很重要。
我们要经常观察,对人生保持“不迷、不取、不动”,我们对于已经要成熟的业力,保持“认命随顺”,但是我们内心当中要创造另外一个功德:如何忆佛、念佛积集来生的资粮,这个才是重点。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这句出自《楞严经》。原意是指能让自己明心见性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本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能让自己找到自己的本性,无论修哪一门都是可以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