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 佛学研究网
文殊菩萨的十种大愿,也可以视为文殊菩萨的心事。
唐代不空三藏翻译的《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详细地记录了文殊菩萨的心事。
当然,不再执著于无我的菩萨他的心事没一个是自私自利的,他的每一桩心事,都没有离开度化众生、同入佛道。
以智慧见称的文殊菩萨,在第一大愿中说,他会示现为医生、匠人、作家、歌唱家等多种身份度化众生;
第二至七大愿,则说到,菩萨愿意度化那些与他有缘的众生,如“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杀我。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与财物。或施我财物,我施财物。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总之,只要与菩萨有缘,“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在第八大愿中,文殊菩萨说,他常会
化作贫穷困苦、盲聋喑哑等人,向众生乞讨,以便众生与他结缘,培植福田。在第九大愿中,文殊菩萨说,他发愿广度造下十恶一切诸罪的地狱众生,令发菩提心,得到解脱。
在第十大愿中,文殊菩萨说,若有众生,“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
也就是说,谁愿意实践这十种大愿,谁就是文殊菩萨。
对文殊菩萨的甚深大愿,弥勒菩萨多有赞叹。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弥勒菩萨说:“文殊师利所有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他菩萨之所能有。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
常听禅友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那是因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诗人纪伯伦语)。
佛门有语,“发心如初,成佛有余”。时时诵持文殊菩萨的十种大愿,我们在寻求觉悟的大道上就不会偏离方向。
哪怕只是诵读,只要用尝过苦涩的嘴说出甜蜜的话,这世界就将变得甜蜜,而不是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