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华严经 净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云:“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这是说菩萨在家修行的方法。菩萨应身无量,有时现国王、长者、或宰官身;有时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能现种种身,观机逗教,因人说法。现出家身时,度出家众生;现在家身时,则接引在家众生。
“家”本来是没有一个实体的,光是一个假名,但一般人却执著这个“家”,不知家的本性是空,只是一个名词而已。
家里烦烦恼恼,争争吵吵。俗语说:“家家有八出戏,有会唱的,有不会唱的。”会唱就不造罪业,不会唱的就造罪不少。会做这场戏的知道一切都是虚妄不实,没有可执着的,不过逢场作戏;故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如此可升三善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
人因为对一切都太认真,对钱也认真,一认真麻烦也来了。其实只要能维持生活便够了,但是人心总像填不满的坑。古人说得很好:
终日忙忙只为饥 得了饱饭又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 房中缺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 又无官职被人欺
五品四品嫌官小 三品二品也嫌低
一品当朝作宰相 又想南面去登基
一朝登基坐了殿 又想神仙下盘棋
终日忙忙只为饥,得了饱饭又思衣。人一天到晚奔波为的是找三餐,怕饿着;吃饱饭后又思衣,觉得衣服不够庄严,弄多点钱买漂亮衣服;衣食两足又要找对象,日以继夜专心致志地去想。要是我们拜佛有那么诚心,佛一定加被我们,可惜没有人那么诚心!
这时千方百计找对象,如何讨对方欢心。“娶下娇妻并美妾,又无官职被人欺,五品四品嫌官小,三品二品也嫌低”,做一个老百姓被人欺负,但芝麻绿豆大的官又不要做,因不够权势。“一品当朝作宰相,又想南面去登基,一朝登基坐了殿,又想神仙下盘棋”,等做了宰相、国务卿还是不够,还想做皇帝、总统。一旦做了皇帝又想:“啊!如果能和神仙下盘棋多好呀!”所以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菩萨之行者,不忍众生苦,舍我而修行;志在成就无上菩提,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这样的菩萨胸怀,犹如大地,能承载万物;犹如虚空,能含容一切。
这样的菩萨行愿,超越了一切俗情私欲的樊篱,消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碍。
哪里会有个人的爱恨情仇之纠葛,得失安危之忧苦?所以,菩萨身在红尘,心如净莲。
纵观世间人家,眷属之间的恩爱,犹如甜蜜的绳索,互相缠绕系缚,谁也不愿释放对方。佛说,如牢狱而甚于牢狱。
家庭和乐,是世人所期望的。但是并不和乐的因素却非常之多,稍有不慎就激荡而起,以至于家庭生活总是被淹没在情绪的苦海之中。
菩萨在家 知家性空
家,是眷属暂时的聚会,
而眷属只是有缘的众生。
在漫长的生死流转中,
今生的家不是前世的家,
来世的家也不是今生的家。
所谓的“家”,
其实只是今生的驿站,
而家人们都是彼此的过客。
一言以蔽之,
“家”是有缘众生的因缘际会。
若能明白此事,
心中的恩爱缠缚,
自然能够松绑释怀。
只有释怀之后,你才会发现,
别有洞天的大爱——
清净无染、广大无量、自在无恼,
犹如春风化雨,无声润物的慈悲。
我们若知家性本空,荣华富贵都是作梦,又何必如此忧愁烦恼,吃不下睡不稳?
如此担忧实无必要。这些道理都很平常,人人知道,但人人都生大执着,破不了迷。若破了则可返迷归觉。
千古以来哪一个家庭是长久的,从古至今哪一个家庭是没有变化的?还有什么值得执着呢?
这样说,是不是就不要家庭呢?不是。只是不要生执着,凡事过得去就行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