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你为什么会去寺院?不同的人会有不用的答案。对那些在寺院发心做志愿者的居士而言,寺院有着特殊的意义。
“退休后,愿意天天来拖地 ”
周先生在广告公司上班,忙起来经常需要熬夜加班,“看我头发就知道了。”生活的压力避无可避,就非常需要一个排解的方式。周先生来到寺院做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殿堂值班,主要工作是维持秩序,保持殿堂的清洁卫生,“今天下雨嘛,游客进出殿堂,会把雨水啊、鞋印啊之类的留在殿堂里,一会呢我就拿拖把去拖一下地”。
这些简单的劳务给他带来了极强的治愈力。“这里没什么压力,环境也好,我就站在门口看看雨水,看看建筑,看看草木,看看往来的行人,心情总是很好的”,“说实话,我要是退休了,愿意天天来这拖地。”
寺院暂停开放的这段时间,周先生通过抄经的方式调解自己,“我在家每天抄一部经,通常是《吉祥经》《大悲咒》或《心经》”。学佛这些年,潜移默化中,他的想法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这次疫情真是颠覆了以往的很多看法。之前单位发半薪,我一开始也为此争执过,后来自己想通了,思想上放下了,对这件事也就接受了。身体健康就已经是极大的福气了。”
“在寺院里是不一样的”
刘女士从事销售工作,她想着周末报名志愿者人数较多,所以,她特地和同事换班,好在工作日前来。“我平时会有点浮躁,工作上也有一点压力,这时候就会想来寺院上支香,拜一拜。”在刘女士看来,在寺院发心相当于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调节。
“我在家也会做功课,但在家里和在寺院是不一样的。”“在家里,心终归没那么静,尤其是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没办法的事情,就感觉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来排解。”“或许跑步和健身能够缓解身体上的疲惫,可是心里的疲惫却很难得到治愈。”
“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挺能宅的”
王先生是一位美术老师,年初刚回上海的时候,需配合小区防控自行隔离,“我先去买了一星期的食物,回家烧饭,画画,写毛笔字,念经,打坐,一天就过去了。一周过完了出门再买一周的菜回来……”像这样单曲循环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单位复工,寺院恢复开放后,就来发心做志愿者。“生活变化是有的,但感觉自己心态上起伏不是很明显,大概我就是比较能宅。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挺能宅的。”
“十几年来遇到过很多来求治愈的人”
寺院暂停开放以前,沈阿姨常来寺院,基本是一周一次的频率,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多年来受到佛法的熏陶,沈阿姨生活和处事的心态都保持得很好,“寺院不开放的时候么,我就在家做功课,念念经,买买菜,烧烧饭,日子过得也很快。”“诵完经把功德都回向给那些受疫情影响的人。”“寺院恢复开放了,就回来发心做志愿者,发心的功德也是要回向的。”
在她看来,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也是修行,“以前遇到过一个人说我有病,我想要是争起来可能没完没了,那好吧,我说我是有病,他也就不说别的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修行人就是要管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这些年,沈阿姨在寺院里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多数游客来寺院礼佛,是祈愿平安健康的,也有人是遇到了难事,来这里寻求心灵治愈。她也曾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很多人。“我记得有个人家里遇到了难事,一直哭,我就跟他说,你别哭了,有什么事跟观音菩萨好好说,菩萨能帮的忙总归帮的。然后他就开始跟我说他的事,我就听着他讲,安慰几句。人的情绪就是这样,讲出来了,就舒服一点。”
寺院里有一股治愈人心的力量,它虽无形,却如清莲幽香,真实、和善、美丽,滋养着每一个来到寺院的人,近来,寺中莲花开得正好,欢迎你常回来看看,把这股真、善、美的治愈力传递开来。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