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3]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2]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1]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8]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6]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3]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5]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大观
     
    [ 作者: 圣凯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521   时间:2020-6-27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6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是汉传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所需时间最长的一种。

      据明代莲池大师所作《水陆仪轨》卷一说,“法界”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通称为“法界”。“圣凡”是四圣(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实际上泛指一切众生。“水陆”是指众生受报之处,水、陆、空三界,尤其水、陆二处众生的苦难更为深重,所以称为“水陆”。“普度”是使六道众生悉皆度化,使之解脱。“大斋”是指施食。“胜会”是指如此救度者与被救度者集会于一堂,食与法都在一起,普摄受苦众生。

      启建水陆法会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佛法的巨大威力,以食施、法施为手段来救度一切众生,特别是要救度陷于水陆之处,蒙受深重苦难的六道众生,使其皆得解脱。水陆法会以其殊胜的功德,千百年来一直是汉传佛教最重要的大法会之一。

      根据宋代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记载,水陆法会是因为梁武帝在梦中有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众生受无量苦难,为什么不作水陆大斋普济群灵?梁武帝醒来后,问当时许多高僧,都不知道水陆大斋。只有宝和尚劝梁武帝广泛查寻经论,必然可以知道其中的因缘。梁武帝于是搜寻经论,于法云殿早晚阅读。后来,见到阿难尊者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的因缘,于是便制作仪轨,于润州(镇江)金山寺修设。梁武帝亲自来到坛场,命令僧祐宣读文疏。梁武帝制作“水陆”的年代,各典籍记载不一,《事物纪原》认为是天监七年(508),《佛祖统纪》认为是天监四年(505)。

      梁武帝所制作的“水陆”仪轨在陈隋时代,早已隐没不传。《释氏稽古略》卷三记载,到了唐代西京法海寺道英禅师,从大觉寺僧义济得此仪文,于是再兴法会于山北寺。

      “水陆法会”的最早实施应该在宋代熙宁年间(1068-1077),东川杨锷所撰水陆仪轨(又称为“杨推官仪文”),流行于四川,这是较早的水陆仪轨的完成形态,但是已经佚失了。

      元祐八年(1093),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并且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苏东坡在《水陆法像赞序》中说,水陆道场随后世而增广,惟有四川保存有古法,而且各种画像及设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风格。

      因为他本是四川眉山人,所以他作的《水陆法像赞》就被称为“眉山水陆”。

      宋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佛印(了元)住金山时,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蔚为壮观,遂以“金山水陆”驰名,“金山水陆”又称为“北水陆”。绍圣三年(1096),宗赜删补详定诸家所集,完成《水陆仪文》四卷,普劝四众,依法崇修。现在,《水陆仪文》已经失传,仅可从其所撰《水陆缘起》一文,得知其内容之一斑。

      南宋乾道九年(1173),四明人史浩曾经经过镇江金山寺,慕水陆斋会的盛况,于是布施田地百亩,在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用来报答四恩,并且亲制疏辞,撰集仪文。宋孝宗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颁赐以“水陆无碍道场”寺额。月波山附近有尊教寺,师徒道俗三千人,布施财产,购买田地,遵奉月波山四时普度之法。大众又诚心请志磐续成《水陆新仪》六卷,大力推广斋法,并且劝十方寺院,重视斋法,大兴普度之道。

      水陆法会自从宋代流行以后,很快普及于全国,特别成为战争以后朝廷上下经常举行的一种超度法会。

      宗赜《水陆缘起》中说,供养一佛、斋一个僧人,尚且有无限功德,何况普同供养十方三宝、六道万灵,不但能使自己得到利益,而且能够恩沾九族。所以,在江淮、四川、广东、福建,水陆佛事自此十分盛行。如果有人为了祈求保护平安而不施设水陆,那么就会有人认为他不善;如果追悼怀念长辈而不设水陆的话,就有人认为他不孝;如果救度卑微、幼小的众生而不设水陆,那就是不仁慈。所以,在这些地区,富贵有钱人独自举行水陆斋会,贫穷者则共同出钱修设法会,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独姓水陆”和“众姓水陆”的来源。

      水陆法会仪轨从宋代以来,经过不断的增补,日趋完善。现代水陆法会坛场的布置、念诵经典及其人数,牌轴的规定和进行的程序等,依《鸡园水陆通论》等所说,都有一定的规定。法会坛场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是以内坛为主,造像设施布置、香花供养,都要力求庄严。

      在内坛,正中悬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品供物。

      其前方安置长方台四只,成四方形,台上分别放着铜磬、斗鼓、铙钹、手铃及仪轨等,为主法、正表、副表、斋主四人所用。四周用布幕围绕,将内坛分成三间。两侧分别挂着上堂、下堂各十位水陆画像,画像之下排列着牌竿,详记每位圣凡名称;牌上都画着宝盖,下画莲花,中用黄纸;下堂则用红纸以为区别。

      外坛有6 个坛场,各自举行不同的仪式。大坛有24人,专门礼拜《梁皇忏》;诸经坛7人,讽诵诸经;《法华》坛7 人,专门读诵《妙法莲华经》;净土坛7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华严》坛2人,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坛,又称为施食坛,为夜间施放焰口之用,人数由各坛临时调用。此外,有监坛1 人,总共合计48 人。

      内外坛法事一般为7天。其进行程序:第一天,三更外坛洒净,四更内坛结界,五更遣使建幡,幡上写着“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高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的刹竿上;第二天,四更请上堂,五更奉浴;第三天,四更供上堂,五更请赦,午刻斋僧;第四天,三更请下堂,四更奉浴,五更说戒;第五天,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午刻斋僧;第六天,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第七天,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下堂至外坛,申时送圣,水陆法会即告圆满。在法会期间,从第一夜开始,每夜于瑜伽坛各放焰口一台,到了第六天晚上则放五方焰口,内坛水陆法师及诸坛僧众全部都参加法事,为水陆法会仪式的高潮顶点,第七天,送圣完毕,法会便全部结束。

      举行水陆法会因为所需要时间比较长,参加人数比较多,所以经费也相应高,一般寺院只有在特别重大节日才会举行。但是,有些专门做经忏的寺院,一年则会打好几场水陆。总之,水陆法会是现行汉传佛教法会佛事中最隆重的法事。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1]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吴言生:汉传佛教祖庭宗派思想精髓与现代意义[266]

  • 道安法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949]

  •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1060]

  • 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821]

  • 水陆法会中的“上供”与“下施”[1076]

  • 汉传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来源及其实践模式[1938]

  • 古代讲经与汉传佛教的辩经风尚[2070]

  • 汉传佛教目录学小史[2322]

  • 汉传佛教“祖庭”的渊源、内涵及文化意义[2652]

  • 丛林系列:为什么汉传佛教寺院大都被称为“丛林”?[2970]

  • 中国汉传佛教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2203]

  • 汉传佛教僧服中国化的演变[2659]

  • 汉传佛教僧衣漫谈 [孙茂霞][4050]

  • 中华汉传佛教访日代表团开展首日交流 [代耀][2754]

  • 汉传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的演变[6311]

  • 当代汉传佛教的公派留学[3166]

  • 陕西法门寺水陆法会第七天:圆满香、圆满供、圆满送圣[4482]

  • 香港西方寺水陆法会开坛[2860]

  • 第七届汉传佛教与圣严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示[7715]

  • 2017浙江省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绍兴举行[381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