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4]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0]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6]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8]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9]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素食 佛缘
     
    [ 作者: 圣慈   来自:网络   已阅:2566   时间:2020-5-17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5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随团游乐山大佛,由于对闻名遐迩的麻浩崖墓感兴趣,得空离群,徒步很远去看,不期遇见多年未见的学佛前辈,他是北京某高校的老师,先前的几次面缘,已让他对我有了印象,所以热情上前招呼了。他也是离开朋友独自过来观瞻古迹,同一的心念,注定这次珍贵的佛缘。

        乐山东汉麻浩崖墓是国家重点文物,其历史价值十分珍贵。老师默默地参观,时而拍照记录,时而驻足研究,历史散发的魅力让所有参观者安静。这些石刻和随葬品,质朴、生动,仿佛再现着千年前人们的生活;成排的墓洞,悠远、深邃,多少辞世的古人曾以此为他们永生的安息地?为何鲜活的生命与绝世的辉煌都必然溶解在时间长河而荡然无存啊?那些栩栩如生的石房、石家畜、家禽和各类或铁或铜的器物,述说着千年前,人们对来世的期许和信仰……在沉思中,我不觉怅然,心生悲意,想起《金刚经》的文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会务组的电话来催,老师和我结伴返回。来时漫漫的山路,给了我请教的机会,也给了我与师同行的喜悦。都知道老师讲话风趣幽默,智慧过人,却少有人知道他吃长素,还过午不食,且守戒精严。于是,我问道:“老师,佛教提倡素食,你实践这么多年,感觉到底好不好?”

        “若是不好,佛不会提倡的。吃素至少能对身体好啊。”老师笑答。接着又说:“相信佛创立戒律是来救人的,绝对不是来害人的。”

        闻听此言,心中有闪亮,有惊喜,我不断点头应诺。又想,释迦牟尼不是主张中道吗?失掉荤菜的美味也就罢了,何必再受过午不食之苦呢?便问:“听说您过午不食,真的吗?素食不光佛教提倡,素食主义者也提倡,科学研究也证明对健康有利,这固然好,可也不能不吃晚饭啊?这样营养会不够的。”

        “出家人不打妄语,我这‘不出家人’更不打妄语。我六年都是过午不食。我每天还爬山锻炼两个小时,不觉得缺营养,精神也很好。吃素的人和一般的营养需要水平可能不一样吧,个体有差异。”老师幽默地回答。因为会务组的催促,我们脚步一直很快。此时,我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而年届天命的老师却平静如初,他轻松的笑容和轻快的脚步,已经证实此言不虚。

        我们知道,有句土话叫“晚上少吃口,要活九十九”,也知道“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的健康俗语,可见,晚上少进食对健康有利。于是又问道:“那么您这是基于健康,还是基于信仰呢?”老师简单的说:“两者都有。”而转过头又告诉我一个秘密,说:“其实,我晚上不吃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节约时间。我时间耽误不起啊!自己不做饭也不吃饭,节约时间;还可以减少应酬,节约时间。一般应酬都安排在晚上,大家都知道我晚上不吃饭,要么不请我,要么请了,我拒绝,也不会得罪人。”原来老师持戒的背后,更隐藏着精进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无语感动。

        我感慨地说:“您真是研究与体证‘不二’,知行合一,应该好好向您学习啊。”

        老师一边摆手谦虚,一边说:“我现在研究健康佛教,实践健康佛教,宣扬健康佛教。佛教讲的人生之‘生、老、病、死’四苦之中,只有‘病苦’是我们自己容易掌控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通过佛教实践来解脱病苦,使自己身心健康。”

        强烈认同!我毫无山地徒步的疲累,一边点头,一边赞赏,冰释的疑惑,化为欢喜,沁入心脾。

        之后,我开始吃素了。即使在玉盘珍馐的餐桌上挑拣自己喜爱的素食,并不觉得是在忍受节欲之苦,反有一种信念和信心带来的充实的快乐。

        同时,我也不自觉地关注佛教有关健康的知识,思考佛法与健康的问题。我想,佛教的某一禁忌或者某一倡导,绝不是某种束缚人的教条,必定有其深刻的因缘,我们当以智慧去理解,用实践去体悟,不可简单的否定。就拿“过午不食戒”来说吧,从科学层面讲,适当饥饿的状态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宗教信仰的层面,不过多的进食会减少欲望,让人心性柔和,有利于慈悲心的培养;从社会的层面,我们只取自己必须的食物,可以让地球有更多的食物去供养那些得不到食物的生命;从环境的角度讲,也是资源的节省,减少环境的消耗和提高环境的修复功能……我们再看其他宗教,比如回教有斋戒,基督教有禁食,道教有辟谷,都无例外的在饮食上主张节制。香港有本叫《半饱》的书,更是把节制的饮食方式,推到了人生哲学的高度。

        当今社会,就总体而言,可谓物质极大丰富。然而,有因营养过度而导致所谓富贵病、慢性病的人大量存在,也有因饥饿而死的不幸人群。一方面,资源过度开发,天灾不断,人类遭到自然界报复性惩罚,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又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可见,个人的健康是问题,社会的健康也是问题,还有我们整个生态体系的健康,更是问题。

        通过实践佛法,相信佛法的智慧能帮助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社会和健康的地球!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白居易的一生佛缘[1309]

  • 九句话告诉你什么是佛缘,看看你符合几点[1529]

  • 佛度有缘人,师父9句话告诉你什么是佛缘[1715]

  • 一念食素 让身心与自然渐近相融[2260]

  • 鲁迅先生的佛缘[2320]

  • 佛缘深厚的人有这两个特征,你有吗?[2216]

  • 苏东坡的三世佛缘[2127]

  • 这三种人拜佛越多,离佛就越远,有你吗?[2303]

  • 什么是佛缘?怎么看出来?[2737]

  • 九句话,告诉你什么是佛缘[2754]

  • 这三种人与佛无缘,佛也度不了,看看有你吗?[3205]

  • 有这四大特征,说明你与佛有缘![2638]

  • 这5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有你吗?[2793]

  • 鲁迅的一段佛缘[3156]

  • 吃饭是佛门修行之道[4621]

  • 只会烧香拜佛?No!佛门环保方式你知多少?[2687]

  • 超实用!佛教饮食有讲究,圣严法师告诉你这些情况下不算犯戒[2905]

  • 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佛缘人生[2724]

  • 佛缘与问禅[2423]

  • 佛菩萨那么多,哪一尊与你最有缘?[218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