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4]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1]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41]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3]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6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2]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4]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7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6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当你有这五种表现,说明你的业障在减轻!
     
    [ 作者: 达真堪布   来自:网络   已阅:2199   时间:2020-5-1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5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

        我们造下的恶业,身语意的恶业,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障碍,这就是业障。

        而如何消业障,放生,义工,诵经,甚至生病也可以当做消业障。

        很多人觉得做的越多,就表示自己业障越轻,所以,今天就讲讲,怎样才算业障减轻了。

        很多人似乎比较喜欢形式,比如诵经要讲数目,佛号也讲数目,放生要讲金钱,布施也讲金钱。

        论坛上有人诵地藏经三千部,那是很了不起的,每部地藏一般要诵1个半小时。

        而有些人把工资除了维持日常外,剩下的就是拿来放生了。每年放生好几万,救命无数条。那么业障消除了吗?业障消除的标准是什么呢?

        很多人诵经,因为求婚姻,求孩子,求爱情,求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而且也真的达到了。八苦中求不得是一种业障,但是求得了,不代表业障消除了。

        很多人说,我诵经很多部,参加法会无数场,参加灌顶无数次,放生无数人民币,业障应该消除了吧。

        先讲个故事,当年梁武帝问达摩:“我一生建寺无数,斋僧无数,该有功德吧。”

        达摩说:“实无功德。”为什么实无功德呢?

        功德不能向外求,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向外求的,是福德。所以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菩萨不会和凡夫算账,也没有说过说你念多少部我消你业障。

        当然,能诵三千部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起码要有很强的定力。

        业障和你读诵经典多少没有关系,礼拜的数目没有关系。跟你的心有关系。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离心就会升起。那么你的贪心,执着就会慢慢减少,起码的你看淡世间的物质的执着,情感的执着。

        如果你学佛了,世间的物质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说明你的业障并没有消除,因为学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舍。

        有的人学佛,不过是为了现世过的更好,根本不想出离,那么你不是修行佛法,不过是在修行世间法。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智慧就会升起。

        智慧是每个人本有的,不用向外而求的,书本不会给你智慧,经书乃白纸黑字,如何度人出离生死,只啃经书,不肯从心底下功夫,那不过是一介书生罢了。

        修行是用在刀锋上,是在烦恼,是非升起的那一刹那,看看你能不能觉知,降伏。

        有些人虽然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懂了各种名词,但是当下的烦恼却降伏不了时,只能说明我们都是研究佛学,不是学佛了。

        研究佛学不能减少你的业障。时刻观察自己的念头,让智慧升起,这就是学佛的根本。而不是天天啃书中不肯出来。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慈悲心就会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无法慈悲,因为执着于一个我,我执障碍了我们的慈悲。

        很多人虽然啃了很多经书,也知道了慈悲的含义,但是慈悲不是嘴巴上讲讲就过去的,而是真正实行的,才能发觉自己够不够慈悲。

        是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甚至逃避自己的责任呢。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菩提心就会生起。三世诸佛都是因为发了为众生离苦得乐的愿力而成佛。

        菩提心就是不忍众生苦的心,你发愿去救他们出苦海,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拔苦海众生出离苦海,这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佛教徒应该发菩提心,但这种心不是嘴巴念念“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就是的,而是要切实的去实行的东西。

        我们诵经时也懂得回向法界众生,但是也许“法界众生”对我们来讲只是四个字,简单念过而已。因为菩提心还不够。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的恭敬心就会生起。业障凡夫都是看自己很了不起,看大家都是凡夫,唯独自己是菩萨的。

        而真正的菩萨,则是看自己是凡夫,看别人都是菩萨。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有修行,这说明我们业障并没有消除,只有看到自己没有修行时,那时你的业障才减轻。佛经中记载,有个常不轻菩萨大家知道吧。

        如果你本有的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恭敬心,智慧都生起的时候,说明你的业障在减轻,如果学佛后,你越执着,越我慢,越贪心,那说明你的业障还没有减轻。

        为什么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是本有的呢,本有就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具足一切,只是自己被障碍,蒙蔽住了而已。

        修行就是要露出我们的庐山真面目,去除我们的执着,妄想,分别,那如来藏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啊!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善缘与恶缘[594]

  • 太拿自己当回事,是一场灾难![697]

  • 遇到不喜欢的人,该如何与之相处?[1103]

  • 布袋和尚的布袋里究竟装了什么?[2001]

  • 植树节:4个故事,说尽佛陀与树的不解之缘[1679]

  • 心是一切法的根本![1787]

  • 学佛修行是没有尽头的[1513]

  • 放下自我,真正的快乐自然现前![1364]

  • 人心本净,歇即菩提[1489]

  • 用好这四招,把困难转为成长的契机[1907]

  • 能烦恼瞬间消失的八个字![1621]

  • 除烦恼、断执着,从持戒开始 ![2213]

  • 太讲究是没事找事[2605]

  • 人生如戏,如何面对其中的顺境和逆境?[2379]

  • 菩提心中的佛号[2117]

  • 不要懒,也不要自命不凡[2221]

  • 祖师也有业障啊[1920]

  • 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化烦恼为菩提[2281]

  • 这样的四种贪执,会毁了你的修行![2041]

  •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168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