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3]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4]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4]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6]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88]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4]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4]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2]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1]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674   时间:2020-3-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3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宋元丰二年(1079年),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当时已移任湖州(今浙江湖州)知州的苏轼,被监察御史何正臣等人上书弹劾其在谢恩表中反对新政、讥讽朝政、诽谤君主,被神宗下令逮捕入狱。最终此案判决苏轼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史,乌台诗案也成为了苏轼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同时也是一名佛教居士。这首《临皋闲题》便是苏轼在黄州期间留下众多不朽诗篇中的一首。

        临皋亭,是九百多年前黄州城中一个长江岸边的小驿站。东坡被谪黄州时,已过不惑之年,一时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和家人为了陪伴也来到黄州,一家人在太守徐君猷的帮助下寓居在临皋亭驿站之中。苏轼所任的“团练副使”是宋时常用以安置贬降官员的闲职,在这里苏轼暨不能擅离黄州,也无权签署任何公文。人生春风得意之时突遭贬谪,可以想见苏轼此时的心境与所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

        但是驿站陋室却无法阻碍东坡的才情,在诗人笔下不禁写尽了临皋亭“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和“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的自然之美,美的让东坡竟心生“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之情。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这江山风月的主人,也是自己的主人。东坡用他的旷达潇洒来面对坎坷多舛的生活;用他的乐天积极消解着内心的忧闷。

        另一方面,苏轼也在“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并“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遂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恰在其“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之时,东坡知道了黄州城南的安国寺,并为寺院“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的环境深深吸引。在谪居黄州的五年里,东坡常常“间一、二日辄往” “旦往而暮还”,每至寺院则“焚香默坐,深自省察”,终臻“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倏然,无所附丽”之境。也与住持安国寺的继连和尚结下了亦师亦友的缘分。

        安国寺参禅修学的经历,让东坡对人生的无常有了切身体验,也更加坚定了对佛法的信仰。禅的超越与空灵,更给了东坡以智慧的启迪,“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东坡也渐渐地挣脱抑郁苦闷的桎梏、完成了精神的突围,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境地。

        禅宗的思想也对东坡往后的诗文、书画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后苏轼不仅创作了大量以佛法、禅理为主题的各类作品,而且在创作风格、气势、情趣和意境等方面,也都能找到其深受佛教禅宗的心性空寂、无念无思、不立文字、物我一体等思想影响的痕迹。东坡与大觉怀琏、径山惟琳、佛印了元、净慈法涌、东林常总、南华重辩等禅师之间的交往与深厚感情也成为了儒释交流的佳话。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生历仁、英、神、哲、徽五朝,有过意气风发、少年登科的辉煌,有过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和礼部尚书的殊荣,也有过与变法派的抗争和人生几起几落的跌宕沉浮。

        在苏轼的身上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与博大精深, 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鲜明的符号,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最后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印禅师:世间谁是无事人?[799]

  • 一个人走上坡路,要具备这三种能力[1016]

  • 要在身体无病无癖时抓紧修行,让心安扎在真实平静里[978]

  • 要让心强壮,则须让它平静[1164]

  • 你不是脾气不好,只是需要休息:一行禅师谈平息情绪的艺术[1331]

  • ​八个让自己脱胎换骨的处事方法[1393]

  • 真正磨你的,一定是度你的![1578]

  • 读懂苏轼这7首禅诗,世间万事,不过如此![1501]

  • 如何脱离苦海[1550]

  • 人的一生,都困在这四个字里![1932]

  •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2040]

  • 微笑是最好的礼物,它是有“回报”的[1795]

  • 精神的突围——东坡的黄州岁月[1892]

  • 藻饰万象:苏轼题画诗与佛教[2420]

  • 如何与我们本具的特质联结?[1826]

  • 苏轼悲天怜悯的《焰口召请文》 ,震憾灵魂最深处[2406]

  • 佛曰:有缘而来,无缘而去[2276]

  • 苏轼:最好的人生,能讲究,也能将就[5921]

  • 人生路上九句话,当你想不通的时候就读一遍[1993]

  • 感悟:这“三顺”,关乎天地,关乎情理,关乎你我![178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