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 佛学研究网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佛陀自己设问,自己回答为什么如来全都知道呢?因为如来所说的种种心,并非真心,只是把这种种非心的名相叫做心。上面经文中的皆为非心的心是指的真心,真心者,佛性也。上面经文中的如来说诸心的心不是真心,非真性,也因众生所心非真心,故名为心。怎样理解呢?
所谓的名为心,意思为这样的名相叫做心,名即为名相之意,整部《金刚经》强调不可着相,这名相也不可着,如果着相,那么这个着了名相的心,就不是佛陀说的本心,真心,此心非彼心。
那么为什么说众生种种心不是本心,真心呢?因众生所生心,皆着于名相,若没有着相,众生不会动念,动念即生心。着相即动念,动念即着相,互为因果,源于攀援,情爱,源于种种的执著为有,以为世间万物皆可得,所以着相动念。
禅宗的修法很多,其中觉知起心动念算是基本的修法,也是根本修法,学人在最初修习时,就是仔细察觉自己的任何念头,随着专注力的提高,可以达到时时察觉自己的每个念头,也就是自己的每次动念都可以察觉。
上面经文中提到的如来悉知,我们可以暂时理解为,众生的起心动念,如来都知道,佛陀并非在说神通,正如禅宗的修法,自己可以时时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来可以觉知众生的起心动念,这里的如来悉知的知,是知晓察觉之意,非世俗对知的理解。
但为何如来悉知呢?佛陀的回答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咋一听这样的回答,是难以理解的,好像没有回答一样。我们想知道的是,如来如何知道众生的起心动念,但佛陀回答的却是三心不可得,怎样理解呢?
稍有一点复杂,但还是可以理解的,经常修法的朋友应知本心不生不灭,若有生灭则非本心,所谓三心不可得,即是这个意思,生了三心即是有了生灭,有生灭非真心,众生所生之心,皆有生灭,皆源于住相,皆愿有所得,所以众生种种心,皆非真心。
在这里,佛陀用的是如来悉知,如来二字诸法如义之义,如来者如是来之,如是去之,本真也,众生所生之心,皆是住相之心,皆是起心动念,动念即觉察,何人觉察,本真觉察,一真法界,真如一体,一即一切,一知即皆知。故众生起心动念,一体皆知。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