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6]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14]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26]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183]

  • 学会给自己“刹车”[134]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06]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149]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46]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12]

  • 去靠近滋养你的人[160]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14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当学佛达到明心见性时,会有这三种身心感受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590   时间:2020-3-7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3月7日    佛学研究网

        佛教三藏十二部,号称拥有“八万四千法门”,这些法门建立起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更好地让人“明心见性”。佛陀开悟后,不辞辛劳地传法七七四十九年,目的就是一个,使人明心见性,彻底解脱烦恼。

        明心,是明白人的那个烦恼生灭心。见性,是见佛与众生三无差别的“真如不动性”。佛教认为,明心见性,就是开悟见佛性,没有见到佛性,那你的修行就是还没有成就。

        当学佛修行的人,经过自我锤炼,将心灵中的杂质清除干净后,修行者的灵魂就会纯洁、轻灵,他就能明心见性、觉悟人生,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时候的修行人,内心将充满慈悲与智慧,与他们生活的世界融为一体,将过去、现在、未来打成一片。

        当修行人明心见性后,他的身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都有全新的看法。

        你将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和人生。

        第一,明心见性的人,他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曾经有病的人,这个病会渐渐转化,最后病魔会被驱除。身体好了,精力也会充沛起来,不再会出现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整个人会特别清醒与喜悦。他会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疾病与不健康是怎么来的,他不但能调理自己的身心,还能够帮助别人调理身心。

        第二,明心见性的人,心灵会得到升华,智慧将变得深刻与透彻。他的智慧会越来越透彻、圆满,不会像以前一样充满偏见、充满自我,动不动就“我想”“我要”,当一个人明心见性后,他的“小我”会变成“大我”,人生境界再高时,“大我”还将会变成“无我”。这个时候,不再是什么事情都从自我出发,斤斤计较于自我的得失与荣辱。他更能注重集体、注重社会、注重国家的和谐发展。即使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会清晰明了,对其内在因果也会了然于胸。

        第三,明心见性的人,展示给人的形象具有人格魅力。就如我们的佛陀一般,他在开悟成佛以后,会具足“三十二相”。这就叫“相由心生”。当你的心灵达到一定的层次,你的相貌也会随之变化。你的气质、性格、胸怀,都会取得相应的改变。包括你的相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佛学,就是一门修心的学问。为什么要修心?因为修心不但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还能令我们身心健康,令我们的社会关系获得改善,使我们的事业更加成功。佛学之所以能流传二千多年而不衰,就因为佛学能帮助每一个学习它的人,改变命运,让我们变得更健康、更智慧、更成功、更美好。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年纪轻轻就学佛,会不会消极了点?[371]

  • 我们为什么要明心见性?[404]

  • 怎样学佛才是最有效的?[548]

  • 从信佛,到学佛,怎样跨好这一步[649]

  • 学佛入门者如何选经?[608]

  • 弘一法师:青年人学佛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点[1065]

  • 学佛快速入门的方法[1099]

  • 学佛不只是教我们做人[960]

  • 学佛不要学成“孤家寡人”[923]

  • 如何面对越学佛越不顺的问题[908]

  • 你认识你自己吗?星云大师解读5首禅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1223]

  • 学佛不要贪太多[1272]

  • 学佛,当亲近善知识[1389]

  •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1308]

  • 过度执着世间的学佛,就是请佛陀来扫地[1690]

  • 佛学是内学 学佛是内求[1187]

  • 学佛不受益,看看是不是这些原因[1518]

  • 学佛有没有走对路,看看这六种自测方法就知道[1485]

  •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1476]

  • 学佛的正念[236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