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 佛学研究网
佛教三藏十二部,号称拥有“八万四千法门”,这些法门建立起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更好地让人“明心见性”。佛陀开悟后,不辞辛劳地传法七七四十九年,目的就是一个,使人明心见性,彻底解脱烦恼。
明心,是明白人的那个烦恼生灭心。见性,是见佛与众生三无差别的“真如不动性”。佛教认为,明心见性,就是开悟见佛性,没有见到佛性,那你的修行就是还没有成就。
当学佛修行的人,经过自我锤炼,将心灵中的杂质清除干净后,修行者的灵魂就会纯洁、轻灵,他就能明心见性、觉悟人生,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时候的修行人,内心将充满慈悲与智慧,与他们生活的世界融为一体,将过去、现在、未来打成一片。
当修行人明心见性后,他的身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都有全新的看法。
你将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和人生。
第一,明心见性的人,他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曾经有病的人,这个病会渐渐转化,最后病魔会被驱除。身体好了,精力也会充沛起来,不再会出现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整个人会特别清醒与喜悦。他会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疾病与不健康是怎么来的,他不但能调理自己的身心,还能够帮助别人调理身心。
第二,明心见性的人,心灵会得到升华,智慧将变得深刻与透彻。他的智慧会越来越透彻、圆满,不会像以前一样充满偏见、充满自我,动不动就“我想”“我要”,当一个人明心见性后,他的“小我”会变成“大我”,人生境界再高时,“大我”还将会变成“无我”。这个时候,不再是什么事情都从自我出发,斤斤计较于自我的得失与荣辱。他更能注重集体、注重社会、注重国家的和谐发展。即使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会清晰明了,对其内在因果也会了然于胸。
第三,明心见性的人,展示给人的形象具有人格魅力。就如我们的佛陀一般,他在开悟成佛以后,会具足“三十二相”。这就叫“相由心生”。当你的心灵达到一定的层次,你的相貌也会随之变化。你的气质、性格、胸怀,都会取得相应的改变。包括你的相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佛学,就是一门修心的学问。为什么要修心?因为修心不但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还能令我们身心健康,令我们的社会关系获得改善,使我们的事业更加成功。佛学之所以能流传二千多年而不衰,就因为佛学能帮助每一个学习它的人,改变命运,让我们变得更健康、更智慧、更成功、更美好。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