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5]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10]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03]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73]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3]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4]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8]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1]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2]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福气的人?听佛门高僧娓娓道来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436   时间:2019-11-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11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什么叫做“福”?按说,人生世间,没有灾殃祸患就是福。

        无奈太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心无厌足,惟得多求”,追名逐利、求官趋势,反而患得患失,惶惶不安。今天,同大家分享几位大师的惜福故事:有福气的前提,是学会惜福。

        虚云老和尚: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

        我们都不敢作声了。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

        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哪里有钱来培福呢。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他经常训诫我们年青的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绍云法师讲述

        印光大师: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

        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

        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

        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

        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

        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友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饮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摘自《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弘一大师: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

        弘一大师是当代著名的律藏大师,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弘一大师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开示时,劝他们“发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为什么呢?“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弘一大师小时候,看见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录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哥哥时常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以后凡穿衣或饮食,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

        弘一大师的母亲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他母亲和哥哥怕他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他。弘一大师五岁没了父亲。七岁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

        他母亲看到,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弘一大师所受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他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出家以后,一直还保守着爱惜衣食的习惯。他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〇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他的。他每晚用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他有一把洋伞,是1911年买的。这些生活用具,破烂了,就请人用针线缝缝,当新的一样使用。

        除了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东西,须五六年一换之外,他的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常有人给弘一大师送好的衣服或珍贵物品,他大半都转送别人。他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如何才叫惜福呢?

        这也是几位大师身上的共同点。首先你要感觉自己身在福中,这就需要有一颗满足的心,即知足。人生也有涯,而欲望无穷,对于一个心里充满欲望的人来说,他永远都不会觉得满足,幸福感便无从谈起,无尽的欲望只能让他走向毁灭之路。

        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我们一旦放纵欲望,把幸福享用殆尽,那么幸福快乐的源泉便会枯竭。而具体来说,所谓惜福,一是要爱惜自身,无度的放纵,必然会使身体过早衰老,染上疾病;一是要惜物,对一针一线,一碗米饭,都要有爱惜之心,这样才不会使物品浪费。

        想一想,一碗饭吃不完,便把它当垃圾倒掉,这样暴殄天物就是浪费;或是吃不完也要把它塞到口中,这样做同样不是惜福,势必伤害身体。如今的餐饮业空前发达,某种程度上使人们丧失了对饮食的欲望克制,同样的,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比如很多人买衣服,有的是为了喜欢,有的只是图便宜,冲着商场打折而去,结果大包小包买回家后,有的甚至一次都没穿过就被束之高阁。因为不实用,再便宜的衣服也会浪费你的金钱,而且还会占用你衣橱的空间。所以这也是不惜福。

        另外我们还要珍惜纸张、水、电等等周围一切为我们造福的事物,时常保有一颗爱惜之心。每一件物品的生产都是需要人们投入精力和财力的。不爱惜这些东西,也就是不爱惜人们自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到喜马拉雅,听《吴言生讲佛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5]

  • 人生最好的状态:独处、知足、自洽[424]

  •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488]

  • 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卸下包袱从“心”开始![505]

  • 余生,心静如水,自在随缘[471]

  • 人的福气是有限度的,用完了就得受苦[665]

  • 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619]

  • 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611]

  • 人生三足:知足、知不足、不知足[691]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818]

  • 少管,少说,少想,就是福[686]

  • 谁都有看不透、想不通、气不过,看看高人的答复[714]

  • AI能成佛吗?一场中国小和尚与ChatGPT的对话[1143]

  • 有福三种贵相,无福三种衰相[795]

  • 最高级的善良,是学会共情[788]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852]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830]

  • 与别人交谈时,少说这三件事,福气会越来越多[939]

  • 这段话,足够叫醒所有人[1004]

  • 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105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